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铝胁迫下甘蓝型油菜新内参基因的发掘与引物开发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丁戈

作者: 丁戈;黄杨;陈伦林;李书宇;宋来强;熊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内参基因;转录组测序;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表达稳定性分析;铝胁迫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在铝胁迫条件下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在受到主要铝毒害的根组织内发掘新内参基因,以甘蓝型油菜耐铝品种赣油杂7号和铝敏感品种蓉油18的苗期根组织为研究材料,对营养液培养的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对照组(0 h)和2个时间梯度(3,24 h)的铝胁迫(100μmol/L AlCl3,pH值4.5)处理组。首先,采用有参考基因组的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及FPKM值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筛选出符合持家基因特征的5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7、ARFA1E、SAP5、UXS3、UBC9)。随后,依次进行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分析,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分析,LinRegPCR扩增效率分析,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REST 2009相对表达量分析等分析步骤。结果表明,新设计开发的5对候选内参基因引物特异性高。从转录组测序数据中筛选出的4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7、ARFA1E、SAP5、UXS3)的表达稳定性获得了验证。按表达稳定性的综合排名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UXS3、SAP5、ARFA1E、Actin7,其中最优组合为SAP5和UXS3。综上所述,本研究开发的候选内参基因引物特异性高,可以提高铝胁迫试验体系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试验的准确性,新发掘的内参基因(Actin7、ARFA1E、SAP5、UXS3),可以作为铝胁迫试验体系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试验的新内参基因。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芝麻根系响应铝胁迫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梁俊超,赵云燕,颜小文,颜廷献,王郅琪,孙建,饶月亮,周红英,乐美旺. 2023

[2]Bna-miR43-FBXL调控模块参与甘蓝型油菜铝胁迫的功能分析. 张盈川,吴晓明玉,陶保龙,陈丽,鲁海琴,赵伦,文静,易斌,涂金星,傅廷栋,沈金雄. 2023

[3]基于RNA-seq技术的甘蓝型油菜新转录本的鉴定. 徐文,安素妨,王艳,贾琳琳,鲁丹丹,张莹莹,刘建丰,李保全. 2018

[4]不同种植密度下两个不同耐密植性甘蓝型油菜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宋敏,钟晓,郑潇潇,张炳超,王雨文,陈伦林,李书宇,丁戈,熊洁. 2024

[5]大麦花药离体诱变及铝胁迫下的培养反应. 孙月芳,陆瑞菊,王亦菲,周润梅,黄剑华. 2005

[6]铝胁迫对不同决明品系幼苗生长影响的试验. 方金梅,应朝阳,陈恩,黄毅斌,翁伯奇. 2000

[7]铝胁迫下大豆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土壤的影响. 金婷婷,刘鹏,黄朝表,王芳,徐根娣,朱申龙. 2007

[8]铝胁迫下荞麦萌发特性分析及评价. 张鹤山,刘洋,田宏,熊军波,蔡化. 2017

[9]水杨酸调控敏感型黑大豆抗铝性研究. 李芳,滕建晒,陈健,彭亮,于丽娟,陈宣钦. 2018

[10]铝胁迫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鹏,YangY.S.,徐根娣,朱申龙. 2004

[11]不同浓度铝胁迫下水分胁迫对大豆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吴彩玉,陈珠,李育军,陈敏忠,唐加,植石灿,倪乔丹. 2018

[12]铝胁迫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蔺永和,吴景,方江平,张卫红,苗彦军,李勇胜. 2018

[13]水杨酸调控内源H_2S缓解黑大豆铝胁迫的作用机理研究. 滕建晒,陈健,彭亮,陈宣钦. 2019

[14]不同浓度铝胁迫对芦笋种子萌发的影响. 叶艳英,张冰冰,汤泳萍,周劲松,罗绍春,尹玉玲. 2022

[15]芽期Al~(3+)胁迫对芝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种质资源耐铝毒性评价. 孙建,乐美旺,饶月亮,颜廷献,颜小文,周红英. 2014

[16]钙离子与硫化氢互作缓解铝对水稻根系伸长抑制作用的机制. 魏倩倩,徐青山,潘林,孔亚丽,朱练峰,曹小闯,田文昊,刘佳,金千瑜,项兴佳,张均华,朱春权. 2023

[17]绣球花铝转运蛋白HmALMT11的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王晓玥,陈双双,齐香玉,冯景,陈慧杰,孙明,邓衍明. 2024

[18]铝胁迫对豇豆幼苗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于力,孙锦,郭世荣,阎君,朱为民. 2013

[19]甘蔗液泡膜二羧酸转运蛋白基因ScTDT克隆与表达分析. 冯小艳,王俊刚,赵婷婷,彭李顺,王文治,冯翠莲,沈林波,张树珍. 2021

[20]铝胁迫对不同耐铝油菜品种苗期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熊洁,丁戈,李书宇,陈伦林,宋来强.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