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籼粳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武汉

作者: 邓华凤;陈良碧;何强;舒服;陈觉梁;袁隆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分子标记;籼粳特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07 年 9 卷 03 期

页码: 98-102

摘要: 籼粳分化现象广泛存在于亚洲栽培稻(O.sativa)中。大量研究表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的叶绿体DNA也存在籼粳分化。为进一步探明非AA型野生稻的叶绿体DNA是否存在籼粳分化现象,利用2个长度多态性籼粳分型标记(ORF100和ORF29-TrnCGCA)对12个非AA型野生稻种的叶绿体DNA进行籼粳特性分析。研究发现,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都呈现偏粳趋势。对叶绿体DNA碱基多态性最丰富的2个区域(rps16基因内含子和TrnTUGU-TrnLUAA间区)进行测序比较,在4个位点的籼粳分型标记中,非AA型野生稻有3个位点与粳型标记一致,1个位点与籼型标记一致,但另有多个位点的碱基与栽培稻不同。研究结果表明,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总体偏粳,但与典型粳稻存在一定遗传差异。推测粳型叶绿体可能为稻属原始类型。

分类号: S511.9

  • 相关文献

[1]江淮流域杂草稻叶绿体DNA的籼粳分化. 杨杰,王军,曹卿,陈志德,汤陵华,王艳萍,方先文,王才林,仲维功. 2009

[2]应用SSR和ISSR标记分析非AA型野生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邓华凤,陈良碧,舒服,何强. 2008

[3]非AA型野生稻资源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何强,舒服,邓华凤. 2006

[4]桃叶绿体全序列微卫星分布规律研究. 魏潇,章秋平,刘威生,杨巍. 2013

[5]分子生物技术在确定物种迁移后遗传变异中的应用. 沈禹颖,侯扶江. 2002

[6]茶树叶绿体DNA提取方法研究. 陈春梅,陈亮. 2014

[7]中国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叶绿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 肖晗,应存山,黄大年. 1996

[8]雷蒙德氏棉叶绿体基因组Fosmid文库构建. 李朋波,薛龙飞,王彦霞,张曦,李召虎,华金平. 2011

[9]苜蓿组培中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的变异. 何启谦,刘新芝. 1994

[10]甘蔗叶绿体DNA的提取方法及其验证分析. 黄玉新,罗霆,周珊,高轶静,段维兴,杨翠芳,周会,张革民. 2014

[11]基于叶绿体DNA变异的山荆子种质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 高源,王大江,王昆,丛佩华,张彩霞,李连文,朴继成. 2020

[12]一种改良的水稻细胞质基因组制备方法. 万雯婷,董扬,于洋,李丽娟,张静. 2011

[13]苎麻叶绿体DNA的提取及分析. 郑建树,喻春明,陈平,王延周,谭龙涛,卢凌霄,陈继康,朱涛涛,熊和平. 2013

[14]基于叶绿体DNA变异的湖北梨属种质系统进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靖国,曹玉芬,陈启亮,杨晓平,范净,田瑞,胡红菊. 2016

[15]香蕉叶绿体分离及叶绿体DNA提取方法. 龙兴,曾继吾,黄秉智,黄永红,易干军,陈金印,夏瑞. 2008

[16]基于叶绿体DNA 序列的Ceratotropis 亚属遗传进化研究. 刘岩,程须珍,王丽侠,王素华,白鹏. 2013

[17]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巩养仓,邢朝柱. 2006

[18]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仪治本,梁小红,赵威军. 2005

[19]从叶绿体DNA角度分析云南省砂梨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 齐丹,曹玉芬,田路明,董星光,张莹,霍宏亮,常耀军. 2016

[20]基于叶绿体DNA分析的辽宁省梨属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常耀军,曹玉芬,张金梅,田路明,董星光,张莹,齐丹,郑迎春.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