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沙地人工林的气流场特征与防风功能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汪洋

作者: 吴汪洋;张登山;田丽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人工林;植株部位;风速风向;防护距离;防风功能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2020 年 008 期

页码: 1396-14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人工造林是高寒沙地极具生态修复效益与生态挑战的治沙技术.该研究选取青海湖沙地8~10年生的沙棘、乌柳、樟子松和小叶杨人工林作为观测对象,采用手持气象仪结合样方调查方法观测林地2008~2018年的风况环境的时空变化,分析植株附近气流场和防风功能的植物种、高度层和年变化.结果表明:(1)植株株后的气流降幅(20%~85%)和植株有效防护距离(1.0~10.0 m)存在显著的植物种和高度层差异,乌柳和小叶杨(50%~85%,3.5~8.0 m)均大于沙棘和樟子松(20%~65%,1.0~2.0 m).(2)植株附近流速的方位差异表现为株前>株侧>株后,流向上的方位差异较小;多株植物间的南北通道和中心区成为气流高速区.(3)人工林地植物的防风功能主要表现在中下层(风速降幅18%~76%),且表现为樟子松>乌柳>沙棘>小叶杨,在10年间增长了5%~15%,对应各林地地表输沙率近6年降低了30%~90%,临界起沙风速增大2.0~3.0 m/s.研究发现,人工林的防风机制主要为营造植株不同部位的令流速流向差异来削减风能,4种人工林植物的适宜造林规格为1.0~2.0 m.

分类号: S727.23

  • 相关文献

[1]鲜食玉米采穗后不同植株部位饲用品质的变化及适宜收获方式研究. 董臣飞,许能祥,丁成龙,顾洪如,张文洁. 2019

[2]C4牧草饲用成分在植株中的分布规律及其适宜刈割高度. 许能祥,董臣飞,张文洁,程云辉,顾洪如,丁成龙. 2021

[3]杨树人工林集约化栽培技术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 李金,刘建民,高鹏,李晓华,邹桂霞,李铁军. 1998

[4]北京杨沙棘带状混交试验初报. 李铁军,李晓华,薄启忠,郭成德,江中秀,李学民,鹿天阁. 1991

[5]西宁市南北山青海云杉人工林凋落物与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耿生莲,王志涛. 2015

[6]西宁周边山地主要人工林群落土壤团粒分形特征与土壤养分及抗蚀性分析. 郑淑霞,马玉林,王占林. 2013

[7]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 李亮,包耀贤,廖超英,赵志强,唐海滨. 2010

[8]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何芳兰,徐先英,尉秋实,刘虎俊,贺访印,马俊梅,金红喜. 2016

[9]人工林地力衰奶研究与防治对策. 余雪标,王尚明. 1998

[10]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钾素特征研究. 赵志强,包耀贤,廖超英,李亮,张瑞,徐军. 2010

[11]西宁周边山地青海云杉人工林地位级划分. 郑淑霞. 2016

[12]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与防治对策. 余雪标,陈秋波,王尚明,莫晓勇. 1998

[13]四面山不同人工林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研究. 王波,张洪江,徐丽君,王伟,卢炜丽,李猛. 2008

[14]浅谈人工林营造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王永忠,邓树剑,韩新生. 2018

[15]甘肃泾川中沟小流域不同坡位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 张晓梅,邸利,史再军,费俊娥,王正安. 2019

[16]低丘红壤坡地人工林的经济生态效益. 柴锡周,傅庆林,罗永进. 1995

[17]宁南黄土区典型人工林下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王月玲,蔡进军,许浩,马璠,董立国,万海霞,韩新生. 2019

[18]树木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的特征与机制:对人工林培育的启示. 席本野,邸楠,曹治国,刘金强,李豆豆,王烨,李广德,段劼,贾黎明,张瑞娜. 2018

[19]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蔡家河流域人工林Crop Science单木提取与缺失检测. 张杰,胡海棠,张丽,李存军,周静平,谢春春. 2019

[20]基于几何光学模型的人工林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 陈瀚阅,黄文江,牛铮,高帅.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