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对砷的毒性效应及毒代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鑫

作者: 陈鑫;左俊丽;栾宁;崔文文;张惠贤;姚晶晶;严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砷;铅;毒性效应;毒代动力学;斑马鱼

期刊名称: 环境化学

ISSN: 0254-6108

年卷期: 2023 年 42 卷 010 期

页码: 3351-33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铅对砷的毒性效应的影响及其原因,本研究选用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开展了毒理实验,以评价砷和铅的复合毒性效应,分析斑马鱼体内重金属残留量,并采用一级一室动力学模型模拟了砷的毒代动力学过程.毒理实验结果表明,铅对斑马鱼未产生明显致死效应,砷对斑马鱼的致死效应随暴露时间增长显著增强,而铅的共存能够显著降低砷对斑马鱼的致死性,砷和铅对斑马鱼的致死性呈现出拮抗效应.毒代动力学结果表明,铅的存在显著加快了斑马鱼对砷的消除速率并减弱了吸收速率,可降低斑马鱼对砷的富集能力,从而削弱了砷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本研究揭示了砷和铅对斑马鱼的拮抗效应并从污染物毒代动力学的角度解释了复合毒性形成原因,充实了重金属的复合毒性效应基础数据,可提高重金属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分类号: X171.5

  • 相关文献

[1]除草剂氟乐灵及其降解过程对斑马鱼氧化应激状况的影响. 宋超,陈家长,胡庚东,孟顺龙,范立民,裘丽萍,郑尧,刘颖,吴伟. 2017

[2]土壤中总汞砷铅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的研究. 刘铭,刘凤枝,蔡彦明. 2004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铅、镉和总砷. 刘海霞,马小宁. 2014

[4]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青菜中砷、镉、铬和铅. 魏益华,张金艳,涂田华,董秋洪. 2011

[5]不同玉米品种对Cd、Pb、As积累与转运的差异研究. 杜彩艳,余小芬,杜建磊,毛妍婷,段宗颜,包立,张乃明,陈军. 2019

[6]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的砷和铅. 李晓蓉. 2008

[7]毛头鬼伞子实体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性. 蔡丹凤,陈丹红,林桂荣,卢政辉,蔡志欣,林园,林应椿,陈美元,王泽生. 2011

[8]钝化材料组合对酸性土壤镉铅砷和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周青云,王辉,许超,武美燕,罗尊长,张泉,朱奇宏,朱捍华,黄道友. 2023

[9]2018年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及产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于治芹,商方方,李俊,李军国,高云峰,张博,谷旭. 2020

[10]云南省主要野生食用菌中重金属调查. 黄晨阳,陈强,赵永昌,张金霞. 2010

[11]沙棘果中重金属与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 侯霄,滑小赞,卫罡. 2014

[12]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黑木耳中铅、镉、砷、铜、锌和铬. 和丽忠,杜丽娟,严红梅,陈锦玉,黎其万. 2012

[13]酸度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镉汞铅硒的影响. 李明容,邢增涛,尚晓冬,门殿英. 2006

[14]水稻镉、铅、砷低含量基因型的筛选. 王林友,竺朝娜,王建军,张礼霞,金庆生,石春海. 2012

[15]无色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快速测定食品及食品原料中的砷和铅. 李晓蓉,祝建国,毛振才,王晓刚. 2005

[16]砷和铅对HepG2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的研究. 刘恩,郑楠,范彩云,张养东,王尚,黄帅,程建波. 2016

[17]端视ICP-AES法测定茶叶中铅铜砷镉铬钴. 石元值,马立峰,韩文炎,阮建云. 2003

[18]几种改良剂对砷镉铅复合污染水稻土的修复. 陈丹艳,许仙菊,栾德琴,张永春,邵孝侯,胡娟. 2011

[19]我国主要肥料产品中有害元素的含量与评价. 封朝晖,刘红芳,王旭. 2009

[20]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进出口花生及制品中镉、铅、汞、砷. 陈长法,万书波,江志刚,陈欣,傅余强.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