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区试对照品种绵麦37的农艺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雷加容

作者: 余敖;李敏;李生荣;杜小英;任勇;周强;欧俊梅;陶军;何员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绵麦37;农艺性状;相关分析;关联分析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14 年 17 期

页码: 41-43

摘要: 为了更好地利用四川省区试对照品种绵麦37,对绵麦37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绵麦37的产量变幅为4 513.35~5 652.75kg/hm2,有效穗变幅为291.75万~342.75万/hm2,最高苗变幅为460.35万~634.65万/hm2,基本苗变幅为191.55万~221.55万/hm2,穗粒数变幅为37.33~48.91粒,千粒重变幅为38.63~47.7g,株高变幅为73.67~93.2cm,成穗率变幅为37.47%~68.56%,生育期变幅为175~188d。除成穗率外,其余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以内。相关分析表明,有19对性状间是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17对性状间是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9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绵麦37的4个主成分的累计百分率达91.34%,其中产量因子的百分率最高(48.61%)。与产量关联系数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穗粒数和成穗率,它们对绵麦37产量形成的影响最大。在育种中,绵麦37可以从千粒重和穗粒数方面加以利用。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绵羊生长性状间的相关和回归分析及TRHDE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毕亚珍,尚明玉,胡文萍,张莉. 2023

[2]桑树核心种质的关联分析. 宋静静,张林,倪红梅,赵卫国,刘利,潘刚,方荣俊. 2015

[3]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 刘筱颖,李晓华,郑兴卫,乔玲,赵佳佳,葛川,乔麟轶,张树伟,郑军. 2020

[4]基于SSR标记的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关联位点检测及等位变异分析. 李剑峰,张博,全建章,王永芳,张小梅,赵渊,袁玺垒,贾小平,董志平. 2019

[5]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PHR1参与调控每穗小穗数. 张逸宁,张艳菲,汪敏,王景一,李龙,李超男,杨德龙,毛新国,景蕊莲. 2023

[6]96份桑树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张林,高敏,倪红梅,方荣俊,潘刚,赵卫国,刘利. 2018

[7]红花农艺性状与SCoT标记的关联分析. 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安素妨,杨青,李春明,董薇,李磊,王红雨. 2024

[8]大蒜农艺性状与SSR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 李菊,杨亮,苗明军,李志,王海平,王培,李跃建,常伟. 2022

[9]高粱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田承华,程庆军,高海燕,高鹏,张俊珍,郭睿,贺文文. 2018

[10]华南大豆重要农艺性状与SSR的关联分析. 王梓钰,年海,宋恩亮,杨春明,王新风,马巍,富健. 2015

[11]早熟糯稻组合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房贤涛,何花榕,谢祖钦,陈春花,杨惠杰. 2016

[12]木薯栽培品种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何静,王文泉,郑永清,李开绵. 2010

[13]六盘山莴笋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联分析. 吴利晓,曹少娜,张建虎,王克雄,关耀兵. 2023

[14]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品种绵麦37的高产稳产性. 周强,李生荣,任勇,杜小英,陶军. 2011

[15]小麦品种绵麦37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任勇,陶军,欧俊梅,庞启华. 2009

[16]小麦品种绵麦37选育与利用. 任勇,彭慧儒,杜小英,周强,李太军. 2012

[17]绵麦37特异位点在其衍生品种中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李生荣,罗建明,何中虎,杜小英,周强,何员江,魏育明,郑有良. 2014

[18]小麦品种绵麦37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 黄瑾,曹世勤,贾秋珍,骆惠生,张勃,孙振宇,金社林. 2014

[19]绵麦37特异位点在其衍生品种中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李生荣,罗建明,何中虎,杜小英,周强,何员江,魏育明,郑有良. 2013

[20]不同薏苡品种(系)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申刚,刘荣,蒙秋伊,张显波,刘凡值.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