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化县岩溶区生态重建研究现状与对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俞月凤

作者: 何铁光;王瑾;蒙炎成;韦彩会;张野;李忠义;李婷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岩溶区;生态重建;石漠化;可持续发展;大化县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5 年 46 卷 10 期

页码: 1926-19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大化县岩溶区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化县岩溶区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实地考察、总结以往相关研究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调查广西大化县岩溶区退化生态环境概况及其石漠化成因,分析其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现状。【结果】大化县的地形地貌以岩溶峰丛洼地、岩溶峰林山地为主;土地资源贫乏,耕地分散,土地生产力低;森林覆盖率低;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加上剧烈的人为干扰,导致了石漠化。通过封山型、封育型、补播补植型和保留促进型模式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的构建,提高了森林覆盖率;通过筛选适合大化县石灰岩山区的高产优质经济作物品种及栽培技术,畜牧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议】开展大化县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开展大化县岩溶区石灰土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建立大化县岩溶区生态适应性修复试验示范区。

分类号: X171.4

  • 相关文献

[1]辽宁省矿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方略. 李树彬,贾天会,郑国相,李纯乾. 2004

[2]西南岩溶区粉垄耕作和免耕方式下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 陈晓冰,严磊,陈廷速,李振东,甘磊,SAEED Rad. 2018

[3]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影响. 陈晓冰,严磊,李振东,SAEED Rad,陈廷速,甘磊. 2019

[4]贵州岩溶地区土壤-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系统Cd迁移累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刘桂华,王德美,秦松,柴冠群,罗沐欣键,范成五. 2023

[5]大化县岩溶区植物适应性种植试验. 俞月凤,何铁光,蒙炎成,唐红琴,张野,李婷婷,何永群,李忠义,王瑾,胡钧铭. 2015

[6]优化施肥模式对岩溶区中药材扶芳藤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韦广泼,蒙炎成,周冠颖,苏天明,韦海洋. 2009

[7]桂西北岩溶区大田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的镉累积特征. 黄雁飞,黄玉溢,陈桂芬,熊柳梅,刘永贤,刘淑仪,刘斌. 2022

[8]绿肥配施化肥对岩溶区水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钟菊新,唐红琴,李忠义,董文斌,韦彩会,李强,何铁光. 2021

[9]辽宁省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李树彬. 2011

[10]矿区次生裸地水土保持与生态重建技术探讨. 潘德成,吴祥云. 2009

[11]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经济重建模式的尺度概念和方法. 程序,刘国彬,陈佑启,常欣. 2004

[12]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及发展对策. 卢朝东,李建华,靳东升,郜春花. 2013

[13]三种牧草植物对黄顶菊田间替代控制. 皇甫超河,张天瑞,刘红梅,李刚,赖欣,杨殿林. 2010

[14]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绿地景观设计应用探讨. 唐菲,丁增成,任杰,刘祚军,李斯. 2010

[15]长江上游干热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雍国玮. 2001

[16]石灰性土壤施磷量对柠条铁含量的影响. 马红梅,洪坚平,谢英荷,许仙菊. 2010

[17]半干旱地区煤矿次生裸地植被演替规律应用. 潘德成,齐鹏春,吴祥云,祁崇祝,甘作勋,孟宪华. 2013

[18]辽宁省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李树彬. 2012

[19]矿区废弃地不同植被模式生态稳定性评价. 潘德成,宋品玉,吴祥云,齐鹏春,孟宪华,李宏伟,王海旺. 2013

[20]广西岩溶石山区生态重建中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蒙福贵.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