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粉剂防治玉米螟田间效果测定与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秀梅
作者: 赵秀梅;崔佳嵋;李敏;谭可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Bt粉剂;玉米螟;防效;评估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0 年 04 期
页码: 85-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9年黑龙江省龙江县应用Bt粉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结果表明,被害株减退率87.1%,百秆活虫减退率86.4%,虫孔减退率90.9%,平均防效为88.1%,挽回产量损失率7.2%,投入产出比达1∶10.0。此项技术具有安全、低毒、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使用方法简单、防治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玉米螟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
分类号: S435.13
- 相关文献
[1]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 赵秀梅,张树权,李维艳,沈凤云. 2010
[2]投射式杀虫灯对玉米螟田间防效的测定. 李敏,赵秀梅,崔佳嵋. 2010
[3]五种药剂对玉米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何江,王志慧,张冬梅,付文君,丁新华,付开赟,郭文超. 2020
[4]新疆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应用技术研究初报. 许建军,郭文超,何疆,吐尔逊. 2001
[5]生物制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研究. 季宏平. 2001
[6]影响松毛虫赤眼蜂防螟效果的主要因素. 田志来,谭云峰,孙光芝,阮长春,毛刚,赵宇,王义山,鲁新. 2008
[7]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第2报 苏云金杆菌UV-17制剂与Bt乳剂防治玉米螟药效比较试验. 任守让,相连英,朱平,任怡. 1993
[8]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9]北方一代区玉米螟综合防治研究. 黄春艳,顾成玉,朱传楹,张增敏,张匀华,郭梅. 1999
[10]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对主要病害和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苏前富,韩成伟,王巍巍,李红,宋淑云,张伟,刘影,晋齐鸣. 2009
[11]寒地玉米新品种龙单8号高产栽培技术. 徐伟钧,谭国强,李兰甫. 1991
[12]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选择. 崔万里. 1997
[13]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柞蚕链球菌对玉米螟的感染效果. 赫英姿,宋策,宿桂梅,刘孝良,吴华. 2007
[14]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玉米螟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张效梅,王创云,孙贵臣. 2008
[15]川东地区玉米螟损失率测定与经济阈值. 徐培桢,何荣蓉,卿久龄,陈昌兰,王克钰,黄仁军. 1993
[16]性诱剂在河北省玉米主要害虫测报上的应用研究. 刘莉,卫雅斌,张小龙,李彦青,张巧丽,刘杰,张晓. 2018
[17]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王立达,武琳琳,刘洋,韩业辉,杨莹,高崇. 2019
[18]东北玉米螟一代区微孢子虫、玉米螟和玉米之间相互关系初探. 黄虹,王万成,孟祥伟,王晓强,李凤山. 1991
[19]东北玉米螟?代区微孢子虫、玉米螟和玉米之间相互关系初探. 黄虹,王万成,孟祥伟,王晓强,李凤山. 1991
[20]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与利用:Ⅲ.夏玉米间作葡匐型绿豆对…. 郑礼.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猪肠病毒G型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作者:林艳;夏嘉鑫;周远成;李敏;郑勤琴;陈莉群;岳丰雄
关键词:猪;仔猪;猪肠病毒G型;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人工感染模型;腹泻
-
贵州省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
作者:唐会会;周维佳;朱速松;裴晓红;吴圣;李敏;靳颖;曾涛;江学海;李祖军;龙武华;彭强;邓茹月;李佳丽
关键词: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种质资源;对策;贵州
-
饲料添加γ-氨基丁酸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冬强;李敏;赵红霞;李培佳;黄文;曹俊明
关键词:黄颡鱼;γ-氨基丁酸;生长性能;消化;营养代谢基因
-
紫云英和秸秆协同还田对稻田氮素当季利用与去向的影响
作者:卜容燕;程文龙;韩上;纪根学;唐杉;胡润;李敏;王慧;朱睿;武际
关键词:紫云英;水稻秸秆;阶段供氮特性;氮肥利用效率;~(15)N同位素;氮素去向
-
不同强化处理措施生态沟渠的净化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李敏;张迎颖;王岩;张志勇;苏国东;刘海琴;宋雪飞;姜智绘
关键词:生态沟渠;农田退水;削减率;氮;磷
-
生态沟渠对农田退水污染物的净化效能及其配置规模
作者:张迎颖;李敏;潘吴意;王岩;姜智绘;苏国东;刘海琴;张志勇
关键词:生态沟渠;农田退水;氮;磷;配置规模
-
基于语言大模型的农业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余圣新;韦莹莹;方辉;李敏;申垚阳;莫小香;曾志康
关键词:专家系统;农业知识库;语言大模型;卷积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