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养模式对家蚕蚕沙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邦兴

作者: 邹邦兴;张宇靖;卿圣环;蒋亚明;张友洪;肖文福;周安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蚕沙;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3 年 36 卷 012 期

页码: 2822-28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模式下家蚕蚕沙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探讨不同饲料对家蚕蚕沙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为今后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家蚕品种"9211·9215 ×川58·川62"为对象,采用全龄饲料育和全龄桑叶育2种饲养模式进行饲养,对其5龄蚕沙进行16S rDNA V3~V4区域扩增,利用Illumina NovaSeq二代测序平台对扩增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通过细菌Alpha多样性、OTU聚类、稀疏曲线和物种注释分析,解析不同饲养模式下蚕沙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与桑叶育对照组相比,饲料育处理组蚕沙细菌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指标均较高,且呈显著差异(P<0.05).在菌群结构方面,对照组主要优势菌门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55.38%)、厚壁菌门(Firmicutes,32.50%)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1.55%),处理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8.18%)、厚壁菌门(Firmicutes,24.1%)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7.28%),其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均为2组蚕沙的优势菌门.[结论]不同饲育模式下蚕沙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相对丰度存在差异(P<0.05),饲料育组家蚕蚕沙细菌群落结构的物种数目和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桑叶育组.

分类号: S883

  • 相关文献

[1]蚕沙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谢,邓虎军,唐甜,林超文,庞良玉,张建华. 2019

[2]土壤细菌群落对湿热灭菌蚕沙还田的响应. 邓虎军,林超文,姚莉,唐甜,张建华. 2019

[3]五种蚕沙堆肥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的对比研究. 李丽,廖森泰,邢东旭,肖阳,李庆荣,叶明强,杨琼. 2015

[4]木薯渣堆肥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及细菌群落特征. 罗佳,张苗,严少华,张志勇,张振华. 2017

[5]施肥对烤烟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海,杜如万,赵建,吴叶宽,王勇,袁玲. 2016

[6]基于16S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植烟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 刘加红,高华锋,解燕,马伟,余磊,孔垂思,蔺忠龙,杨涛. 2018

[7]青岛冬季霾天不同粒径生物气溶胶中细菌群落特征研究. 马曼曼,甄毓,米铁柱,祁建华,邵聪聪,冯文荣. 2017

[8]铁氧化物影响下生物质炭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莹,夏丽丹,包明琢,张燕林,周垂帆. 2021

[9]三种土壤条件下紫茎泽兰根际的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状况. 刘海,王玉书,焦玉洁,彭丽媛,郭明全,王勇,陈玉蓝,袁玲. 2018

[10]不同乳酸菌组合对苜蓿青贮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丽学,韩静,陈龙宾,余新越,刘景喜,马毅,霍文娟. 2021

[11]烟草青枯病发病土壤理化性状及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樊俊,谭军,王瑞,邓建强,张继光,徐大兵,施河丽,向必坤. 2021

[12]黄河口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尹霞,李思琦,尚天微,江雪艳,甄毓. 2021

[13]甲酸和木醋液对苜蓿青贮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丽学,韩静,陈龙宾,余新越,刘景喜,马毅,霍文娟. 2022

[14]幼林胶园覆盖葛藤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贺军军,张华林,罗微,张培松,李文秀,罗萍. 2021

[15]外源砷胁迫对两种土壤中细菌和古菌群落的影响. 王亚男,赵婧,杨小东,曾希柏. 2020

[16]施氮和间作花生对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林洪鑫,袁展汽,肖运萍,汪瑞清,吕丰娟,张志华. 2020

[17]不同树种下雅连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与土壤营养相关性分析. 阮音音,孙海,吴虎平,钱佳奇,梁浩,严光玉,张亚玉. 2023

[18]羊肚菌菌塘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 李小林,李强,郑林用. 2015

[19]生物炭对烤烟成熟期土壤养分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杨焕焕,李茂森,王丽渊,冯慧琳,刘福童,杜君,任天宝,高卫锴. 2021

[20]嫁接对西瓜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雷娟利,寿伟松,董文其,张成浩,徐志豪,周艳虹,喻景权.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