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鳗鲡亲体标志放流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超

作者: 宋超;张涛;赵峰;刘鉴毅;张婷婷;王思凯;杨刚;庄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江口;鳗鲡亲体;卫星标志(PAT);T型(T-bar)标志;标志放流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20 年 42 卷 006 期

页码: 699-7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鳗鲡(Anguilla japonica)亲体的洄游习性,应用10枚分离式卫星标志(PAT)和500枚T型(T-bar)标志对野生和养殖鳗鲡亲体在长江口三甲港沿岸水域(121°49′E、31°12′N)进行标志放流研究.放流44 d后共收到4枚PAT标志的反馈信息,并回捕到10尾T-bar标志的鳗鲡.标志放流结果显示:野生亲体放流后水平移动距离较远,放流9 d后已到达距放流位点117.66 km的舟山水域;野生亲体洄游过程主要分布在水体上层,有明显的垂直移动和昼夜分布差异,夜间在水体上层分布的时间较多,存在规律的下潜移动.养殖亲体水平移动距离较近,放流44 d后最远到达距放流位点106.13 km的嵊泗水域;养殖亲体洄游过程中沿水体底层移动,没有明显的垂直移动和昼夜分布差异.综上可见,野生亲体放流后可以快速的进入洄游移动状态;而养殖亲体放流后主要沿水底移动,在沿岸水域逗留时间较长;野生和养殖亲体表现出不同的入海洄游习性.

分类号: S931

  • 相关文献

[1]人工标志放流中华鲟幼鱼的降河洄游. 杨德国,危起伟,王凯,陈细华,朱永久. 2005

[2]大亚湾真鲷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 林金錶,陈琳,郭金富,陈涛. 2001

[3]大黄鱼耳石锶标志技术. 张辉,姜亚洲,袁兴伟,张翼,李圣法,程家骅. 2015

[4]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技术. 林金錶,陈涛,陈琳,郭金富. 2001

[5]大亚湾多种对虾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的研究. 林金錶,陈涛,陈琳,杨渡远,胡佐楚,黄国光. 1997

[6]富锶水体处理对大黄鱼耳石和肌体中锶含量的影响. 张辉,姜亚洲,袁兴伟,张翼,蒋宏雷,焦海峰,程家骅,李圣法. 2019

[7]运用POP-UP TAG对金枪鱼进行标志放流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林龙山,丁峰元,程家骅. 2005

[8]长江口中国花鲈食性分析. 洪巧巧,庄平,杨刚,张涛,侯俊利,章龙珍,智玉龙,张航利,杨阳. 2012

[9]1985~1986年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网络分析. 张效嘉,线薇微. 2016

[10]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张宇,钟俊生,蒋日进,林楠,葛珂珂,陈渊戈. 2011

[11]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刘军,臧家业,冉祥滨,赵晨英,刘季花,王小静. 2017

[12]长江常熟溆浦段中华鲟幼鱼出现时间与数量变动. 李罗新,张辉,危起伟,杜浩,洪克明. 2011

[13]丰、枯水期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李照,宋书群,李才文,俞志明. 2017

[14]长江口邻近海域丰水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徐勇,李新正,王洪法,张宝琳,帅莲梅. 2016

[15]沿潮沟级别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空间变异. 储忝江,盛强,王思凯,黄铭垚,吴纪华. 2016

[16]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潮间带鱼类群落结构. 杨刚,洪巧巧,张涛,侯俊利,智玉龙,庄平,章龙珍. 2012

[17]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鱼类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与重叠. 李显森,于振海,孙珊,金显仕. 2013

[18]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长江口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的研究. 闫光松,张涛,赵峰,王思凯,杨刚,王妤,章龙珍. 2016

[19]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张涛,晁敏,朱江兴,王云龙. 2008

[20]基于生态通道模型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能流动态分析. 王远超,梁翠,线薇微,张效嘉.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