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条件下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桂清

作者: 王桂清;张涛;徐秀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菌;毒素;电导率;丙二醛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0 年 25 卷 03 期

页码: 231-2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电导率测定法和比色法测定了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毒素浓度,处理时间不超过3 d,毒素处理后胚根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同一处理时间,不同浓度毒素处理后胚根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细胞膜透性具有显著影响,引起细胞膜的伤害,造成膜功能的紊乱。该研究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在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揭示玉米灰斑病菌的致病机理等奠定基础。

分类号: S435.131.49

  • 相关文献

[1]培养时间对玉米灰斑病菌毒素活性的影响. 王桂清,张涛,孙华,徐秀德,董怀玉. 2010

[2]玉米灰斑病菌粗毒素对玉米胚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王桂清,张涛,孙华,徐秀德. 2010

[3]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王桂清,张涛,孙华,徐秀德,董怀玉. 2010

[4]热胁迫对豌豆生理的影响. 田学军,罗谦,赵洪木,曾钦薇. 2008

[5]高粱靶斑病菌粗毒素对高粱胚根生长及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张园园,徐秀德,王振东,张立军,姜钰,胡兰,董怀玉. 2012

[6]银合欢种子的超干保存. 邹冬梅. 2006

[7]柱花草种子的超干保存. 何云,李琼. 2016

[8]套袋黄冠梨黑点病与钙素营养和果实衰老的关系. 王文辉,李振茹,王志华,佟伟,亓丽萍. 2005

[9]根区温度对甜瓜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常涛,张玉鑫,赵鹏. 2009

[10]吉林省玉米灰斑病菌RAPD分析. 任智惠,苏前富,孟玲敏,李红,宋淑云,赵振伟,潘洪玉,晋齐鸣. 2011

[11]我国玉米灰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李晓,崔丽娜,邹成佳,李菁,龙永昌. 2015

[12]三种玉米小斑病菌毒素活性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马春红,李秀丽,及增发,戴志刚,贾银锁,王立安. 2013

[13]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诱导研究. 马春红,李运朝,董文琦,翟彩霞,范尉尉,柳斌辉,王立安,任会芳. 2007

[14]四种棉花黄萎病毒素制备方法的比较. 马春红,范尉尉,董文琦,刘子会,贾银锁. 2007

[15]大丽轮枝菌粗毒素在棉花根冠细胞生物学测定方法上的研究. 范尉尉,陈霞,马春红,李广敏,张香云,耿军义. 2006

[16]球孢白僵菌对昆虫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田志来,阮长春,李启云,谭云峰,孙光芝. 2008

[17]灰霉菌毒素诱导番茄抗性突变体及相关防御酶活性. 赵丽萍,李永灿,赵统敏,陈怀谷,王银磊,杨玛丽,余文贵,颜志明. 2016

[18]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处理不同大豆品种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陈晨,徐鹏飞,张淑珍,王萍,吴俊江,李宁辉,范素杰,王欣,李文滨. 2010

[19]HMC毒素处理诱导玉米幼苗根冠细胞凋亡的结果观察. 鲁长林,马春红,及增发,张红心,赵璞,李秀丽,王立安. 2015

[20]磷脂酶C特异性抑制剂U-73122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毒素活性的影响. 郝志敏,郝杰,李志勇,董金皋.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