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直立短穗突变体esp的转录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坤能

作者: 周坤能;夏加发;云鹏;王元垒;马廷臣;张彩娟;李泽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直立短穗突变体;基因克隆;进化分析;转录组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0 年 06 期

页码: 1081-10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克隆水稻直立短穗基因Erect and Short Panicle(ESP),分析其参与的基因调控途径,解析ESP控制株型、穗长等农艺性状的分子机理。【方法】以直立短穗突变体esp及其野生型为材料,成熟期进行株高、穗长、粒长等表型测定;构建籼粳杂交F2定位群体,挑选与突变表型一致的F2单株,利用与突变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对目的基因进行定位;对野生型和突变体进行基因组测序,结合定位结果,找到突变位点,克隆ESP;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进化树和基因表达分析;提取野生型和突变体幼穗中的RNA并建库,GO(gene ontology)聚类分析表达差异基因,同时根据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分析野生型和突变体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通过qRT-PCR验证。【结果】通过表型观察和农艺性状调查,与野生型相比,直立短穗突变体esp株高降低,穗长变短,穗型由弯曲变为直立,每穗粒数减少,粒长变短,粒宽和千粒重增加;有效穗数无显著差异。利用突变体esp与PA64构建籼粳F2定位群体,将目的基因定位于水稻第7染色体长臂标记C7-11和C7-14之间7.58 Mb区间内,基因组测序发现LOC_Os07g42410第6内含子与第7外显子连接位点由碱基G变异为A,导致第6内含子不能被剪切,蛋白翻译提前终止;该基因与已报道的OsDEP2/OsEP2为等位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广泛存在于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表达分析表明ESP在茎秆、花序、雌蕊、内外稃和子房中高度表达,其表达水平随着子房变大而逐渐降低。利用转录组分析突变体和野生型幼穗中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esp突变体中表达差异显著(差异>1.5倍)的基因630个,其中235个表达上调,395个表达下调。GO分析显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相关基因受到不同程度地调控,利用qRT-PCR进行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直立短穗基因ESP与已报道的直立穗基因OsDEP2/OsEP2为等位基因,其突变导致株高降低、穗长变短等多个表型;ESP可能通过调节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内质网蛋白加工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植株的发育。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系统进化分析. 黄永会,朱英,刘永翔. 2014

[2]河南土鸡群马立克病病毒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分子进化分析. 马圣明,滕蔓,李会珍,党露,宋丽娜,郅玉宝,邓瑞广,罗俊. 2018

[3]河南鸡群马立克氏病病毒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分析. 宿靖伟,罗俊,王新卫,迟佳琦,禹乐乐,党露,赵朴,滕蔓,张改平. 2015

[4]马铃薯甜菜碱醛基因PoBADH的克隆与进化分析. 陈晓军,樊云芳,王敬东,郭生虎,宋玉霞. 2015

[5]白三叶类黄酮合成基因TrCHI的克隆及转录分析. 张婷婷,刘洋,张鹤山,许本波. 2023

[6]水稻幼苗条纹突变体yss1的转录组分析. 周坤能,夏加发,王元垒,马廷臣,李泽福. 2018

[7]水稻叶片响应细菌性条斑病侵染的转录组分析. 施力军,罗登杰,刘芳,李容柏,岑贞陆. 2019

[8]水稻幼穗响应稻曲病菌毒素胁迫早期的转录组分析. 伏荣桃,王剑,陈诚,赵黎宇,陈雪娟,卢代华. 2022

[9]水稻温敏型叶色突变体tsa58的变异检测及转录组分析. 陈能刚,鄢小青,李欢,杨占烈,吴荣菊,陈锋. 2023

[10]水稻DUF1771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谱分析. 肖秀文,杜强,王志龙,高芙蓉,杜文,唐文帮,陈秋红. 2024

[11]水稻YABBY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董皓,李懿星,王天抗,宋书锋,邱牡丹,张志槊,张立成,傅岳峰,李莉. 2020

[12]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吴俊,柏斌,邓启云. 2015

[13]水稻株高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彭丹丹,邢家宝,胡慧,吕文恺,邵丽明,张陈玲,杜斌,邱先进,徐建龙,邢丹英,杨隆维. 2015

[14]水稻加工品质及其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代明笠,邵丽明,胡慧,吕文恺,邢家宝,张陈玲,杜斌,邱先进,徐建龙,邢丹英,杨隆维,李俊英. 2015

[15]水稻抗稻瘟病遗传与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敖俊杰,胡慧,李俊凯,张陈玲,邢家宝,唐静,江广帅,杜斌,邱先进,徐建龙,邢丹英,杨隆维. 2015

[16]水稻矮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于永红,斯华敏. 2005

[17]水稻垩白性状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邱先进,袁志华,何文静,刘环,徐建龙,邢丹英. 2014

[18]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水稻分子育种初见成效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分子育种进展. 刘斌. 2020

[19]一个水稻Bowman-Birk家族基因功能的研究. 颜静宛,林智敏,苏军,宋亚娜,胡太蛟,王锋. 2018

[20]水稻矮生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进展. 马良勇,包劲松,李西明,朱旭东,季芝娟,夏英武,杨长登.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