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水平对茶树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向芬

作者: 向芬;李维;刘红艳;周凌云;银霞;曾泽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素水平;根系活力;氮素利用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茶树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9 年 24 期

页码: 9052-90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福鼎大白茶(FD)、保靖黄金茶1号(HJ1)、白毫早(BHZ)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_0(0 g)、低氮N1(11 g)、中氮N_2(22 g)和高氮N_3(33 g)4个氮素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了铵态氮对3个品种茶树的根系活力、氮代谢关键酶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N_2、N_3处理的茶树根系活力较对照N0显著增加(P<0.05),但二者间无显著差异;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对照比较,茶树叶片全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其中HJ1在N_2和N_3处理后显著增加(P<0.05);在3个茶树品种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具有品种特异性,施氮处理后3个茶树品种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NSC含量变化存在差异,以HJ1的氮同化关键酶GS、GOGAT酶活性较高、根系活力较强,氮代谢产物显著增加,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氮同化速率。施氮后HJ1的总NSC的含量及碳氮比的变化幅度较另外2个品种小,能够更好的保持碳氮平衡,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较高,品质更优。因此,通过茶树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非结构性化合物的研究能为茶树品种的品质评价以及提高茶树的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氮素水平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苎麻根系性状的影响. 陈继康,谭龙涛,喻春明,朱爱国,陈平,王延周,朱涛涛,熊和平. 2017

[2]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参与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梁士才,王缓,何珊,李波,丁兆堂,王玉,范凯,钱文俊. 2023

[3]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参与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梁士才,王缓,何珊,李波,丁兆堂,王玉,范凯,钱文俊. 2023

[4]氮素水平对茶树重要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李海琳,王丽鸳,成浩,韦康,阮丽,吴立赟. 2017

[5]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茶树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峰,吴志丹,陈玉真,江福英,朱留刚,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18

[6]控释氮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马立锋,苏孔武,黎金兰,石元值,伊晓云,方丽,阮建云. 2015

[7]氮肥对水稻节间和叶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 潘俊峰,王博,崔克辉,黄见良,聂立孝. 2016

[8]海岸植物滨麦(Leymus mollis)和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根叶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土壤Na~+含量的关系. 强生斌,周瑞莲,梁慧敏. 2016

[9]抑制无效分蘖对水稻产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吴颖仪,肖瑶,陈燕红,田华. 2015

[10]围栏封育对无芒隐子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武艳培,王彦荣,胡小文,张宝林. 2007

[11]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水稻颖花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董明辉,江贻,陈培峰,赵步洪,顾俊荣. 2020

[12]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超级晚籼稻“天优华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分配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徐春梅,周昌南,郑根深,王丹英,赵锋. 2010

[13]碳限制下白桦幼苗的碳分配. 刘洋荥. 2023

[14]桑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测定对比研究. 刘岩,林天宝,卢红伶,朱燕,计东风,吕志强. 2023

[15]饲喂不同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比例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刘文涛,李晓斌,臧长江,郭同军,李凤鸣,米热古丽·伊马木,曾福祥,余英英. 2019

[16]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体内转运研究进展. 李婷婷,薛璟祺,王顺利,薛玉前,胡凤荣,张秀新. 2018

[17]闽楠和木荷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不同模式热浪的差异性响应. 余海霞,曲鲁平,汤行昊,刘南,张子雷,王浩,王艺璇,邵长亮,董刚,胡亚林. 2023

[18]杨树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增加降水和氮添加的响应. 王凯,雷虹,夏扬,于国庆. 2017

[19]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进展. 王睿照. 2021

[20]赤霉素对不同收获时间的稻草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董臣飞,顾洪如,许能祥,程云辉,张文洁,丁成龙.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