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诱变甘薯新品种甬紫薯1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芳

作者: 王芳;魏章焕;陆兴苗;程晔;汪一婷;黄坚;陈志;严成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甬紫薯1号;诱变育种;品种特性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15 年 27 卷 12 期

页码: 2061-20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化学诱变育种手段选育紫薯新品种,分别用0,0.5%,1.0%,1.5%叠氮化钠(Na N3)对亲本澳大利亚Au1990sp紫甘薯胚性细胞团进行诱变处理6 h。结果表明,0.5%NaN_3处理6 h效果最好,将0.5%Na N3处理6 h胚性细胞团进行再分化,共分化出植株125株,2003年移栽后获得99株系,当年入选14株系,秋天收获时其中有3株系高产,编号为CA06产量达到43.98 t·hm~(-2),CA11产量达到40.03 t·hm~(-2),CA17产量达到43.84 t·hm~(-2),对照组Au1990sp产量为4.95 t·hm~(-2)。诱变后的株系在植株表型、特征、特性与亲本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对亲本Au1990sp用NaN_3诱变后的株系进行AFLP分析,发现有明显差异,对该品种进行12年的选育,命名为甬紫薯1号,2012年12月获得浙江省非农作物新品种的审定。

分类号: S531

  • 相关文献

[1]甘薯甬紫薯1号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裘尧军,王芳,林波,魏章焕,陆兴苗,程晔,严成其. 2014

[2]氮离子注入黄瓜诱变遗传育种研究. 崔兴华,刘楠,韩毅科,魏爱民,张桂华,杜胜利. 2012

[3]闽引圆叶决明辐射变异后代新品系(86134-32-3)的若干特性. 徐国忠,郑向丽,应朝阳,黄毅斌,翁伯琦. 2007

[4]桑树育种研究概述. 孙日彦,梁明芝,宋慧贞,樊孔彰,王林. 1995

[5]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I.早熟同型系的发生及其规律. 陈秀兰,柳学余. 1999

[6]高梁育种工作的回顾. 宋高友,苏益民. 1996

[7]化学诱变及其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罗少波,石雪晖,李颖,王恒明,何铁光. 2009

[8]薏苡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刘荣,申刚,罗晓青,张显波. 2015

[9]空间环境诱变育种技术及应用. 董亚琳,张洪伟,代秀云. 2010

[10]低能离子束注入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探析. 郭明明,樊继伟,陈凤,赵雪君,李强,孙中伟,王康君,张广旭,浦汉春,代丹丹. 2018

[11]一株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的研究Ⅱ. 方海红,黄红英,张林普,夏颖,罗震平. 2001

[12]纤维素降解菌ZQF的产酶特性. 王志春. 2013

[13]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的应用研究. 李强,任立凯,陈凤,孙中伟,王康君,郭明明. 2016

[14]梧宁霉素高产菌株选育的研究. 唐伟,张翠霞. 2010

[15]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 万中义,吴顺清,朱海云,吴昊,闵勇,方北松,陈华,王开梅,杨自文. 2010

[16]激光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李玉花,张新忠. 1992

[17]高产紫杉醇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 赵凯,孙立新,王旋,李秀凉,王歆,周东坡. 2011

[18]一株不吸水链霉菌的诱变育种及前体对产素的影响研究. 王智学,冯健,方新,于淼,蔡锐. 2008

[19]低能离子束注入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探析. 郭明明,樊继伟,陈凤,赵雪君,李强,孙中伟,王康君,张广旭,浦汉春,代丹丹. 2018

[20]高效代谢木糖产乙醇酵母菌株的选育. 涂振东,叶凯,韩丽丽,李勇峰,陈高云,赵媛,刘敏.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