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新品种晋小豆3号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及高产途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春明

作者: 张春明;张耀文;赵雪英;闫虎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豆;晋小豆3号;产量构成因子;统计分析;高产途径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1 年 39 卷 11 期

页码: 1146-1148

摘要: 为了衡量小豆新品种晋小豆3号的主要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寻求高产为主攻目标,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效能,利用晋小豆3号区试和生产试验数据,对其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进行变异性、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质量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百粒质量和单株荚数,株高最小。大面积推广中实现晋小豆3号的高产途径为:以提高单株粒质量为主,适当增加单株荚数,保持株高和百粒质量的稳定适中,促进各因子间协调发展。

分类号: S521

  • 相关文献

[1]花生生产潜力与高产途径. 郑亚萍,田云云,沙继锋,张美英. 2002

[2]秋发油菜的生产力及光能利用的初步研究. 赵合句,李光明,李培武,胡远钧. 1990

[3]阳光200水稻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杨百战,朱峰年,杜绍印,谢华玉,张士勇,毛瑞喜. 2005

[4]杂交中粳80优121产量稳定性分析及高产途径. 胡兴明,张培江,姜保功,孙明,白一松,杨联松,许传万. 2000

[5]播期和栽插密度对Ⅱ优084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周义文,龚红兵,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林添资,景德道,钱华飞. 2008

[6]稻恶苗病病株的症状变化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朱桂梅,潘以楼. 2002

[7]稻恶苗病病株的症状变化及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 朱桂梅,潘以楼,杨敬辉,宋立妹. 2002

[8]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叶定池,吴春赞,林华,赖联赛,赵佩欧,严文潮. 2006

[9]后季稻南粳38旱育抛栽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周根友,刘建,张小忠,潘宝国. 2004

[10]施氮对大豆接种根瘤菌的影响. 张武,李宝华,李艳杰,崔少彬,李佳峰,张明芳. 2010

[11]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苗建利,卫双玲,孙春梅,张胜强. 2016

[12]水肥运筹对辣椒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杨红,姜虹,涂祥敏,赖卫,刘崇政. 2009

[13]植保无人飞机对4种棉花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效果研究. 蒙艳华,蒙艳华,王美美,胡红岩,梁自静,兰玉彬. 2021

[14]江苏省淮南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指标相关性研究. 衣政伟,林佩佩,袁红,朱海鹏,吴计余,王显,华荣. 2021

[15]种植密度对晋北区绿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殷丽丽,邢宝龙,陈晓亮. 2020

[16]黄腐植酸浸种对直播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王晓琳,苏云,许晓明,李贵. 2013

[17]施肥对槟榔坐果率及产量的影响. 杨福孙,孙爱花,边子星,颜彩燕,黄修冬. 2015

[18]不同抛秧盘对抛秧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金武昌,陈惠哲,朱佰明,周红海,鲁立明. 2012

[19]浙江省连作早稻产量差异及其成因的分析. 张玉屏,金武昌,吴树业,周爱珠,朱德峰. 2009

[20]根际氧浓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胡志华,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林育炯,金千瑜.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