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凤真

作者: 陈凤真;何启伟;樊治成;盛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西葫芦;农艺性状;杂种优势;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2007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1183-11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性状差异显著的3个西葫芦自交系配制两个杂交组合,对其产量、熟性和株型(株高、叶数、节间距)等农艺性状进行6个不同世代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一代在产量性状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单株结果数、坐果率和第一雌花节位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且第一雌花节位以负向超显性效应为主;株高、叶数、节间距、单果质量和始花期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控制株高遗传的主要是加性效应,控制始花期的主要是加性和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控制叶数的主要是加性和显性效应;单果质量的广义遗传力较低。

分类号: S642.6

  • 相关文献

[1]不同生态环境下大豆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颜秀娟,李明姝,王志国,李楠,孙星邈. 2013

[2]高品质棉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 张香桂,倪万潮,沈新莲,张保龙,杨郁文,徐英俊,姚姝. 2007

[3]甜菜根形及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 李文,王晓东. 1993

[4]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仇秀丽,周卫营. 2010

[5]甘蓝型油菜二系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遗传效应及优势表现. 关周博,董育红,张耀文,王学芳,韦世豪,郑磊,田建华,李殿荣. 2016

[6]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徐亮,吴艳,刘凤云,孟宪民,戚俐,焦阳,宿桂梅,车明秋. 2011

[7]不同播深环境下玉米耐深播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解析. 钟源,赵小强,李文丽,张丹,周文期. 2021

[8]红花双列杂交后代羟基黄色素A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梁慧珍,许兰杰,余永亮,谭政委,杨红旗,董薇,李磊,李春明,刘新梅,张收良. 2020

[9]三系杂交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林强,王旭春,王洪飞,郑秀平,周元昌. 2012

[10]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参数分析. 李海燕,吴晓东,赵丹,王天硕,闫烨,史鸿儒,徐敏,王子胜. 2024

[11]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与节间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英文). 林建荣,宋昕蔚,吴明国. 2012

[12]冬小麦粒叶比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分析. 李世平,杨玉景,阎翠萍,靖金莲,王随保. 2007

[13]陆地棉主要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刘艳改,马雄风,周晓箭,张文英,王海风,孟清芹,张文生,裴小雨,周克海,杨代刚. 2014

[14]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与节间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英文). 林建荣,宋昕蔚,吴明国. 2012

[15]转基因抗虫棉sGK9708与不同类型品种杂种的遗传及优势分析. 杜雄明,周忠丽,潘兆娥,庞保印. 2003

[16]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靖金莲,阎翠萍,杨玉景,李世平. 2007

[17]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喻树迅,郭立平,叶子弘,王海林,苗成朵,赵云雷. 2007

[18]早熟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研究. 肖光顺,李保成,谢宗铭,林海,李吉莲. 2010

[19]早籼杂交稻粒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林强,梁康迳,郑秀平,吴志源,周天理,周元昌. 2009

[20]花生含油量杂种优势表现及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陈四龙,李玉荣,程增书,廖伯寿,雷永,刘吉生.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