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肉食性鱼类对施氏鲟等鱼的选择性摄食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富江

作者: 唐富江;姜作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肉食性鱼类;饵料鱼;施氏鲟;被捕食率;选择性指标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07 年 14 卷 0z1 期

页码: 35-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以捕获的黑龙江勤得利湾天然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 DYBOWSKI)、乌鳢(CHANNA ARGUS CANTOR)、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鲇(SILURUS ASOTUS LINNAEUS)和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 NIKOLSKY ET SOIN)为实验材料,通过实地网箱养殖,进行掠食性实验.每种肉食性鱼分别投以包括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在内的3~5种饵料鱼进行网箱混养,48 H后统计各种饵料鱼被捕食的数目,得出肉食性鱼对各种饵料鱼的选择性指标(E)和饵料鱼被捕食率(K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每种饵料鱼被捕食率(KR)的差异显著性.实验结果表明,该5种肉食性鱼类对施氏鲟的选择喜好性较差,而对黑龙江鳑鲏(RHODEUS SERICEUS PALLUS)却都表现出了特殊的喜好性,说明该5种肉食性鱼类对在天然水体中增殖放养的施氏鲟幼鱼危害性很小.此外,实验还表明体长为54.50CM怀头鲇对体长小于10 CM的饵料鱼不分种类.

分类号: S917

  • 相关文献

[1]田间转Bt基因水稻上稻飞虱卵量、孵化率及天敌作用. 侯守鹏,蒲德强,时敏,叶恭银,彭于发,陈学新. 2011

[2]安徽省土著鳜鱼池塘健康养殖试验. 裴宝平,季索菲,侯冠军,赵秀侠. 2016

[3]海产鱼类中重金属的分布. 杨美兰. 1990

[4]沙塘鳢的人工繁育技术. 陈浩成,袁永明,张鹏,刘彦娜. 2013

[5]关于肉食性鱼类养殖饲料代用品研究现状及进展. 谢营梁. 1995

[6]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养殖施氏鲟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 孔杰,石婧,向燕,关梅. 2015

[7]施氏鲟抗氧化中草药方剂的筛选. 王荻,刘红柏,廉超,罗添允. 2016

[8]施氏鲟的性腺分化及养殖水温对其性腺分化的影响. 张颖,孙慧武,刘晓勇,孙大江,曲秋芝. 2012

[9]饲料卵磷脂对施氏鲟血清卵黄蛋白原、卵径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影响. 张颖,孙慧武,徐伟,孙大江,曲秋芝,刘晓勇,张永旺. 2010

[10]施氏鲟胚胎发育阶段可溶性蛋白、性激素含量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 席庆凯,张颖,刘晓勇,潘鹏,孙大江. 2015

[11]饲料脂肪源搭配对施氏鲟雌鱼繁殖性能和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 齐茜,刘晓勇,孙大江,徐翱,麦丽开. 2014

[12]温度对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正反杂交种生长的影响. 宋聃,张颖,吴文化,刘晓勇,曲秋芝,孙大江. 2017

[13]LHRH-A、DA对施氏鲟脑垂体碎片释放GtH的影响. 胡红霞,张勇,朱华,李立成,姚志刚. 2014

[14]施氏鲟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 李雷,王念民,都煜,李娜,马波. 2019

[15]养殖施氏鲟的性腺转录组特征分析. 李营,阮瑞,艾成,岳华梅,叶欢,杜浩,李创举. 2020

[16]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抗病性能比较. 齐茜,刘浩浩,李忠华,买丽坎·依不拉英,白喜军,王文峰,刘晓勇. 2017

[17]复方中药免疫添加剂对施氏鲟生化指标的影响. 冯淇元,王荻,刘红柏. 2019

[18]板蓝根对施氏鲟幼鱼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彭翔,夏磊,张洪玉,赵明军,董世瑞,惠景,宁立. 2013

[19]基于线粒体D-loop区序列和Cyt b基因的鲟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孔杰,刘伟,李世凯,周洲,赵凤. 2020

[20]施氏鲟促性腺激素α亚基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调控. 高雪,吕伟华,马波,王念民,韩世成,张颖.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