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林林

作者: 杨林林;姜亚洲;刘尊雷;林楠;李圣法;程家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形态测量;东海

期刊名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2-5174

年卷期: 2012 年 42 卷 10 期

页码: 55-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依据2010年9月及2011年5月、9月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采集的139尾(雌性66尾,雄性73尾)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样本的胴长、体重和角质颚各部分的长度数据,分析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上、下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脊突长(CL)、翼长(WL)、翼宽(WW)等长度差异较大;(2)伴随RL的增长,HL、CL、WL、WW呈现极显著的异速生长特征(P<0.001);(3)各长度指标随胴长、体重的增长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4)RL/CL、HL/CL的比值非常稳定,随胴长、体重的变化很小,可作为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形态特征的稳定指标。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东海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形态特征. 杨林林,姜亚洲,刘尊雷,林楠,李圣法,程家骅. 2012

[2]东海剑尖枪乌贼角质颚的外部形态及生长特性. 徐杰,刘尊雷,李圣法,程家骅,杨林林. 2016

[3]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杨林林,姜亚洲,程家骅. 2010

[4]黄海南部和东海太平洋褶柔鱼适宜栖息地的季节变化及环境驱动因素. 杨林林,姜亚洲,张辉,袁兴伟,刘尊雷. 2023

[5]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群体结构的年际变化. 杨林林,姜亚洲,刘尊雷,林楠,李圣法,程家骅. 2014

[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玉米籽粒形态测量. 王传宇,郭新宇,温维亮,苗腾. 2011

[7]南海鸢乌贼两个群体间角质颚形态差异分析. 范江涛,邱永松,陈作志,冯雪,张俊. 2015

[8]基于K-means动态聚类的鸢乌贼角质颚模式识别. 郑芯瑜,刘必林,孔祥洪,王雪辉. 2021

[9]金乌贼角质颚形态参数与胴长、体重的关系. 王晓华,刘长琳,陈四清,孙建明,刘春胜,徐福柱. 2013

[10]不同地理种群烟蚜形态特征差异分析. 赵冲,王秀芳,陈丹,王新伟,薛冬,任广伟. 2013

[11]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技术综述. 张建华,姚琼,周国民,吴雯迪,修晓杰,王健. 2024

[12]南海北部海域中国枪乌贼角质颚的形态学分析. 韩青鹏,陆化杰,陈新军,金岳,陈国宝. 2017

[13]长江安庆段中华绒螯蟹蟹奴感染情况调查及其致病特征. 谢菁,杨彦平,唐振,杨秋菊,焦晓灿,刘凯. 2024

[14]海洋环境因子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渔场时空分布的影响. 唐峰华,史赟荣,朱金鑫,吴祖立,伍玉梅,崔雪森. 2015

[15]基于灰色系统的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资源丰度灾变预测. 张磊,陈新军,汪金涛,吴洽儿. 2020

[16]冬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张寒野,胡芬. 2005

[17]太平洋褶柔鱼内脏团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辛云,刘小芳,王西西,李爽,姜维,龙莉军,蒋永毅,冷凯良. 2024

[18]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生物学特征的年际变化. 唐峰华,刘尊雷,黄洪亮,刘健,张衡,朱金鑫,崔雪森. 2015

[19]黄海南部太平洋褶柔鱼种群结构与繁殖生物学. 杨林林,姜亚洲,程家骅. 2010

[20]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李建生,严利平.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