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减量后移改善植株光合特性提高麦-玉周年产量及经济效益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凯男

作者: 赵凯男;丁豪;刘阿康;姜宗昊;陈广周;冯波;王宗帅;李华伟;司纪升;张宾;毕香君;李勇;李升东;王法宏

作者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作物技术处;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周年减氮;氮肥后移;麦-玉两熟制;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光合特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4 年 57 卷 005 期

页码: 868-8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传统施氮技术下,小麦-玉米两熟体系作物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导致籽粒减产等问题,探讨氮肥减量后移对植株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周年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施氮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2023年,于山东济阳典型麦-玉两熟种植区,设置周年施氮400 kg·hm-2传统农户处理(CK,小麦季200 kg·hm-2:65%基肥+35%返青肥,玉米季200 kg·hm-2:100%基肥)、周年减氮10%(SN,小麦季180 kg·hm-2:50%基肥+50%返青肥,玉米季180 kg·hm-2:100%基肥)、周年减氮20%(NH,小麦季180 kg·hm-2:22.2%基肥+33.3%返青肥+44.5%抽穗肥,玉米季140 kg·hm-2:28.6%基肥+71.4%大喇叭口肥)和周年减氮30%(NL,小麦季140 kg·hm-2:43%返青肥+57%抽穗肥,玉米季140 kg·hm-2:100%大喇叭口肥)4种施氮制度,研究不同施氮制度下麦-玉两熟体系的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氮肥后移优化了氮肥减量条件下作物光合特性,其中,叶面积指数3年均值,小麦拔节和开花期NL较CK、SN和NH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9.0%-40.1%和21.6%-36.7%,夏玉米吐丝期NL较CK和SN处理显著提高6.8%-7.3%;叶片SPAD值3年均值,冬小麦拔节和开花期NL较CK、SN处理分别显著提高7.7%-10.0%和7.4%-12.9%,灌浆中期NL较CK、SN和NH处理显著提高5.2%-16.2%;夏玉米大喇叭口期NL和NH较CK、SN处理3年均值分别显著提高9.0%-9.4%和6.7%-7.1%,吐丝和灌浆中期NL较CK、SN和NH分别显著提高5.1%-9.4%和4.1%-9.2%;净光合速率3年均值,小麦拔节、开花和灌浆中期NL较CK、SN处理分别提高8.9%-13.3%、14.0%-18.1%和20.1%-24.4%;夏玉米大喇叭口、吐丝和灌浆中期NL较CK、SN处理分别提高4.2%-5.7%、8.7%-13.4%和7.7%-12.8%.NL处理通过增加氮肥后移量,改善了各生育阶段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强度,稳定或提高了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冬小麦拔节、开花和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3年均值较CK分别显著提高26.7%、27.4%和18.1%,夏玉米吐丝期显著提高14.4%.氮肥后移通过改善氮肥减量条件下光合特性,促进了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最终实现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籽粒产量的3年均值,NL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0.5%、18.1%和19.1%,经济效益分别显著提高32.4%、23.8%和27.9%.[结论]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体系,周年减氮30%制度下通过增加氮肥后移量,改善了作物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优化了各生育阶段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强度和干物质积累量,从而促进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总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分类号: S513`S512.1

  • 相关文献

[1]氮肥后移促进受渍夏玉米根系形态恢复和提高花后光合性能. 武文明,王世济,陈洪俭,崔权仁,竟丽丽. 2017

[2]测墒补灌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何建宁,石玉,赵俊晔,张永丽,于振文. 2015

[3]不同土层测墒补灌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郭增江,于振文,石玉,赵俊晔,张永丽,王东. 2014

[4]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特性的演变. 彭芹,郭骞欢,张西斌,程敦公,戴双,李豪圣,赵世杰,宋健民. 2012

[5]长期定位耕作方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何建宁,于振文,石玉,赵俊晔,张永丽. 2017

[6]长期耕作方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何建宁,于振文,石玉,赵俊晔,张永丽. 2017

[7]宽幅播种下基本苗密度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叶片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孔令英,赵俊晔,张振,石玉,于振文. 2023

[8]不同播幅对小麦花后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振,赵俊晔,石玉,张永丽,于振文. 2024

[9]不同畦长灌溉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延飞龙,赵俊晔,石玉,于振文. 2019

[10]基于控墒补灌的春小麦滴灌制度研究. 王国栋,曾胜和,周建伟,陈云,梁飞,张磊. 2014

[11]播期对优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张定一. 2008

[12]除草剂使用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 党建友,裴雪霞,王姣爱,程麦凤,屈会选,张定一. 2009

[13]不同氮肥模式下2个高产玉米品种物质积累与产量效益特性研究. 臧贺藏,王言景,张杰,胡峰,李国强,郑国清. 2015

[14]配方施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杨泽峰,刘培玉,李录久. 2017

[15]优化秸秆管理提高麦玉农田碳氮效率与经济效益. 王良,钱欣,高英波,张慧,刘开昌,陈国庆,李宗新. 2023

[16]控释尿素减施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黄思怡,周旋,田昌,徐泽,袁浩凌,刘强,谢桂先,彭建伟. 2020

[17]一次性施肥方式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严旖旎,石晓旭,刘海翠,单海勇,刘旭杰,张晋,刘建,李赢,杨美英. 2022

[18]陇东旱地果园地表覆盖方式对苹果光合特性的影响. 孙文泰,赵明新,尹晓宁,董铁,刘兴禄,牛军强,马明. 2013

[19]冷浸田水旱轮作对作物生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王飞,李清华,林诚,何春梅,钟少杰,李昱,林新坚,黄建诚. 2015

[20]前氮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段小丽,张富林,倪承凡,吴茂前,范先鹏,熊桂云.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