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羊沟景区农林交错带蛾类DNA条形码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武宇鹏

作者: 武宇鹏;范仁俊;曹天文;武春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北京白羊沟;蛾类;DNA条形码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347-3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DNA条形码技术已经在多个类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数量巨大的鳞翅目昆虫而言,仍然缺失大量数据,尤其是形态鉴定较为困难的小蛾类和很多中型蛾类,尚无法构建较为完善的DNA条形码系统。本研究旨在为鳞翅目害虫DNA条形码系统的构建和完善提供数据来源及支撑,验证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通用基因的准确性,探讨28S rDNA的D2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辅助基因的可行性,并检验目前BOLD系统的鉴定成功率。【方法】对采集自北京白羊沟风景区的小蛾类和中型蛾类490头标本进行形态鉴定和DNA测序,分别基于COⅠ及28SD2基因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并构建了NJ系统发育树。【结果】BOLD系统的鉴定成功率为65%,对小蛾类和夜蛾类鉴定成功率较低。基于COⅠ基因的NJ树鉴定成功率为94.4%,基于28S D2基因的NJ树鉴定成功率为89.4%。【结论】结合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结果,COⅠ基因适合作为鳞翅目蛾类DNA条形码通用基因,28S D2基因较为保守,不适合作为DNA条形码的辅助基因。

分类号: S433.4

  • 相关文献

[1]四种蛾类灯下行为特点初步研究. 刘立春,顾国华,陈建军,陈小波,朱月英. 1997

[2]基于机器视觉的蛾类三维姿态中前翅间夹角计算方法. 张睿珂,陈梅香,李明,杨信廷,温俊宝. 2017

[3]蛾类性信息素受体研究进展. 曹松,刘杨,王桂荣. 2020

[4]动物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及其在害虫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张莉,苏生,吕召云,孟泽洪. 2014

[5]腐霉属DNA条形码初步探究. 韦继光,郭良栋,邓晖. 2010

[6]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界定算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周边地区舟蛾科为例. 金倩,武春生,陈芬,罗桂杰,蔡卫佳,刘旭,杨采青,郝梦迪,张爱兵. 2017

[7]DNA条形码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李敏,凌超,邬琦沁,毕盛楠,樊蕴秀,孙国伟,韩奕奕,郑小平,孟瑾. 2014

[8]荣成俚岛斑头鱼摄食生态研究. 纪东平,卞晓东,宋娜,高天翔. 2015

[9]鳀科(Engraulidae)鱼类DNA条形码电子芯片研究. 柳淑芳,李献儒,李达,庄志猛. 2016

[10]两株北极褐藻DNA条形码序列的记录. 刘晨临,林学政. 2017

[11]基于COⅠ基因的西南大西洋部分经济鱼类DNA条形码鉴定. 张馨月,刘岩,张秀梅,高天翔. 2014

[12]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5种鲤养殖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单云晶,鲁翠云,李超,张明昭,顾颖,孙效文. 2013

[13]狼山鸡保种群不同世代线粒体COⅠ基因条形码变化规律研究. 屠云洁,束婧婷,章明,苏一军,单艳菊,姬改革,邹剑敏. 2016

[14]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镰刀菌属的检测鉴定. 雷娅红,况卫刚,郑春生,李秀璋,高文娜,李春杰. 2016

[15]基于线粒体C01基因的DNA条形码在石首鱼科(Sciaenidae)鱼类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柳淑芳,陈亮亮,戴芳群,庄志猛. 2010

[16]一种紫芝重要害虫-台湾斑谷蛾. 徐淼锋,廖永林,林伟,刘若思. 2022

[17]基于高基元SSR构建黍子DNA分子身份证. 丁艺冰,丁雨格,陈凌,王海岗,陈喜明,王瑞云,乔治军. 2022

[18]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江门沿岸海域夏季鱼卵的鉴定. 张楠,吴娜,郭华阳,朱克诚,刘永,李纯厚,杨静文,江世贵,张殿昌. 2018

[19]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发生特点及DNA条形码鉴定技术的应用. 丛林,王大伟,罗婵,田林,耿远昭,宋英,马晓慧,李宁,刘晓辉. 2018

[20]新疆赛里木湖3种引进白鲑鱼类的DNA条形码分析. 常玉梅,孙博,苏宝锋,梁利群,侯玉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