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尖再生体系优化与筛选物敏感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士亮

作者: 曹士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茎尖;再生体系;敏感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21 期

页码: 130-13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玉米再生体系的优化及对筛选物敏感性的研究是玉米遗传转化的基础,为了明确玉米茎尖再生条件及其对筛选物的敏感性,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和K10为试材,对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茎尖分生组织对4种筛选抗生素、一种抑菌抗生素和一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玉米茎尖丛生芽诱导需要细胞分裂素的参与,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1.0 mg/L 2,4-D+2.0 mg/L 6-BA时具有相对较高的丛生芽诱导率,自交系K10的分化速度要快于郑58。茎尖分生组织对筛选物的敏感性顺序依次是遗传霉素G418>巴龙霉素Par>卡那霉素(Kan)>新霉素(Neo)。在4种筛选抗生素中,遗传霉素和巴龙霉素比较适合茎尖转化体系的筛选,遗传霉素的适宜浓度为15~30 mg/L,巴龙霉素Par的浓度为30~50 mg/L,抑菌抗生素头孢霉素(Cef)的适宜浓度为400~600 mg/L,除草剂PPT筛选的适宜浓度为1~3 mg/L。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宁夏三个葡萄品种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王敬东,张丽,马洪爱,陈晓军,关雅静,宋玉霞,LI Miao. 2011

[2]H.11648麻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吕玲玲,易克贤,徐雪荣. 2006

[3]玉米茎尖导入SAG_(12)基因的初步研究. 曲文利,孙传波,孟凡梅,陶蕊,郭佳,李海华,张举仁,郝东云,袁英. 2012

[4]农杆菌介导法向玉米茎尖导入抗草甘膦EPSPS基因的研究. 孙传波,李海华,郭嘉,陶蕊,曲文利,孟凡梅,张举仁,刘文国,袁英. 2011

[5]农杆菌介导向玉米茎尖导入HAL1基因的初步研究. 孙传波,曲文利,姜志磊,韦正乙,麻鹏达,李晓辉,张举仁,刘德璞,郝东云,袁英. 2009

[6]玉米不同部位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比较研究. 张微,王良群,刘勇,郝艳芳,杨伟,白鸿雁,武擘. 2017

[7]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张颖君,刘茜,胡梦芸,高慧敏,李辉. 2011

[8]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自交系A188愈伤组织再生条件的优化. 仇平平,辛相启,刘文浩,苏文敏,竺晓平. 2012

[9]玉米自交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体系研究. 陈勋基,危晓薇,李建平,黄全生. 2011

[10]小麦、玉米不同品种对单嘧磺隆的敏感性研究. 刘焕禄,刘亦学,刘晓琳,白义川,赵士敏,张学文,魏军. 2001

[11]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为害风险:取食为害性及解毒酶活性变化初探. 王芹芹,崔丽,王立,黄伟玲,代黎明,袁会珠,芮昌辉. 2020

[12]玉米骨干自交系对除草剂苯磺隆和甲咪唑烟酸的敏感性差异. 刘才,王作平,杨梦婷,张中保,邹华文,吴忠义. 2019

[13]14份玉米自交系的光周期敏感性分析. 周海宇,程伟东,谢小东,周锦国,覃兰秋,谢和霞,谭贤杰,江禹奉. 2020

[14]不同玉米品种对氯嘧磺隆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制. 郭玉莲,陶波,翟喜海,潘亚清,宋伟丰,李明. 2009

[15]玉米田两种阔叶杂草藜及苍耳对草甘膦的敏感性测定. 贾芳,崔海兰,李香菊,于惠林. 2021

[16]我国玉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 杨修,孙芳,林而达,居辉,熊伟. 2005

[17]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和腈菌唑敏感性评价. 郭建国,杨凤珍,杜蕙,金社林,张新瑞. 2019

[18]不同玉米品种对氟磺胺草醚的敏感性差异. 郭玉莲,宋伟丰,李明,黄春艳,王宇,黄元炬. 2014

[19]菜用甘薯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 王庆南,戎新祥,赵荷娟,徐生. 2003

[20]香石竹茎尖的改良小液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林田,杨华,李天菲,刘灶长,罗利军.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