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缘物种DNA导入水稻保持系的种质创新及SSR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炳然

作者: 夏红爱;阳和华;唐家斌;周成;朱立煌;袁隆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种质资源;微卫星(SSR)标记;外源DNA导入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04 年 19 卷 04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将小粒野生稻 (Oryzaminuta)、高粱的DNA分别导入水稻保持系V2 0B和IR5 80 2 5B ,在第 1代 (D1 )获得变异 ,从前者变异株的后代中选育出了新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株系野威A和野威B ,而高粱DNA导入IR5 80 2 5B获得的变异系从D2 开始在形态上已不出现分离。SSR分析表明 ,变异系野威B、香粱 5均与受体存在遗传多态性 ,并含有供体特异的分子标记带型。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明 ,通过导入外源DNA获得的变异株确实存在无分离的现象。说明导入远缘物种DNA是创造水稻新种质的有效途径。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外源DNA导入变异系与受体的农艺性状差异及其基因变异分析. 胡远艺,彭彦,毛毕刚,王津津,赵炳然. 2013

[2]利用外源DNA导入培育水稻品种研究新进展. 詹庆才,曾曙珍,熊伏星. 2002

[3]玉米DNA导入水稻变异后代的研究. 王永斌,赵远玲,闫丽娟,孟庆勇,王广金. 2011

[4]玉米DNA导入水稻的RAPD分子验证. 王永斌,孟庆勇,刘传雪,王广金. 2009

[5]不同施肥方式对导入大豆DNA后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李建粤,王丽娟,吕英海,陆家安,侯根宝,张建明. 2003

[6]生物技术在水稻蛋白质改良上的应用. 郑景生,张君诚. 2003

[7]水稻外源DNA导入系的创建及主要性状分析. 王丰,柳武革,李金华,刘振荣,李曙光,廖亦龙,彭惠普,毛兴学. 2004

[8]低渗—离心法直接导入外源基因研究. 宋艳,张志勇,宣朴,丁卫红,岳春芳. 1993

[9]外源DNA导入水稻西南175引起的性状变异. 宋令荣,黄兴奇,陈利,杜彬,蒋志农,王芳. 1993

[10]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稻种子金优299纯度研究. 肖层林,詹庆才. 2008

[11]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2]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初步研究. 刘萍,张立杰,马宏玮,刘生祥,徐兆桢,李树华,许兴. 2000

[13]外源C_4作物DNA导入小麦的研究. 周文麟,倪建福,王亚馥,刘志学,陈克明,杨汉民. 1992

[14]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后代的同工酶酶谱分析. 刘萍,李树华,马宏玮,张立杰,刘生祥,徐兆桢,许兴. 2002

[15]小麦抗锈变异体的RAPD分子验证. 秦琳,李杉,崔凯荣,王亚馥,倪建福,周文麟. 1997

[16]应用浸种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遗传性状变异的初步研究. 朱生伟,张寒霜,徐仲,史芝文. 1999

[17]外源DNA导入技术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隋新霞,楚秀生,李根英,吴祥云,黄承彦. 2002

[18]外源总DNA导入培育大豆新品系D89—9822及其育种价值初探. 刘广阳,杨兴勇,宋丽娟,赫世涛,雷勃钧,卢翠华,钱华,李希臣,吕云波. 1996

[19]高产早籼新品种湘早籼43号的选育. 卢永福,夏正清,朱克永. 2008

[20]应用浸种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遗传性状变异初探(Ⅱ). 朱生伟,徐仲,张寒霜,史芝文.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