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白粉虱SCAR分子鉴定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金娜

作者: 王金娜;王相晶;张友军;王少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温室白粉虱;RAPD;SCAR标记;分子鉴定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12 年 34 卷 03 期

页码: 295-3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是为害我国蔬菜作物的重大害虫之一。本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温室白粉虱进行研究,筛选出一条620bp的特异性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Q690764),据此片段的测序结果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序列特异性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Tv-F和Tv-R),可成功从室内饲养的和从不同地区田间采集的温室白粉虱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条412bp的特异性条带,而不能从供试的其他粉虱类害虫中扩增出该相应条带。单头温室白粉虱成虫的基因组DNA稀释1000倍时,该SCAR标记仍可成功扩增出预期条带,显示出极高的灵敏度。该SCAR标记对温室白粉虱的基因组DNA扩增重复性和稳定性好,且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样品的大规模检测,为田间温室白粉虱的快速识别鉴定及其有效防治提供了技术基础。

分类号: S436.3

  • 相关文献

[1]SCAR分子标记鉴别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 褚栋,张友军,丛斌,徐宝云,吴青君. 2004

[2]截形叶螨分子鉴定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王少丽,戴宇婷,张友军,吴青君,谢文,唐小凤. 2013

[3]山东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种质资源的RAPD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尹静静,李效尊,阴筱,朱其松,赵庆雷. 2015

[4]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马惠. 2011

[5]20%康福多浓可溶剂防治温室白粉虱效果评价. 胡学雄,白义川,谷希树. 2000

[6]蜡蚧轮枝菌的发酵培养及其代谢产物对害虫毒杀作用的初步研究. 李国霞,高希武,刘青春,严毓骅. 1995

[7]10种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成虫抗药性的检测. 胡学雄,白义川,李晓炜,徐维红,谷希树. 2006

[8]丽蚜小蜂和黄板诱杀防治温室白粉虱研究初报. 李洪安,王萱,李响,郭锐,张远芳. 2007

[9]设施蔬菜粉虱的危害及综合防治策略. 徐维红,谷希树,刘佰明,胡学雄,白义川. 2008

[10]天津地区温室白粉虱对设施花卉栽培的危害及防治. 吉涛,吴艳,石瑶. 2010

[11]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热激蛋白90基因(hsp90)的全长cDNA克隆与系统发育分析. 万方浩. 2009

[12]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的种间竞争及其对粉虱控制作用的影响. 戴鹏,吕兵,臧连生,杜文梅,万方浩. 2013

[13]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和小菜蛾捕食作用研究. 薛仁风,王晓婧,曾凡荣. 2008

[14]人工繁殖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田间放蜂技术研究. 张振宇,吐尔逊,郭文超,胡红英,艾尔肯·麦麦提,吴家明. 2012

[15]两种入侵粉虱热激基因Hsp70的克隆及温度胁迫下的种间差异表达. 雷仲仁. 2010

[16]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寄生与取食选择性. 尹园园,陈浩,翟一凡,林清彩,张思聪,庄乾营,于毅,郑礼. 2017

[17]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 方祺霞,宫云秀,周悦悦,胡亚梅,杨淑芳. 1983

[18]丽蚜小蜂的低温贮存. 刘建军,田毓起. 1987

[19]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 刘少兰,张昌容,班菲雪,卯婷婷,章行远,刘梅. 2021

[20]释放2种捕食螨对温室大棚茄子上西花蓟马和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试验. 徐学农,吴圣勇.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