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和杀日本鲑亚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静静

作者: 刘静静;李贵阳;晋怀远;高晔;王会林;李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PCR;检测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223-2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是一种重要的鱼类致病菌,可以感染多种海淡水鱼类。杀鲑气单胞菌包括5个亚种,目前常用的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很难实现亚种的快速精确区分。为实现杀鲑气单胞菌亚种的快速鉴定和检测,针对我国常见的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 salmonicida)和杀日本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 masoucida),本研究开发了其特异性的PCR检测方法。根据Gene Bank已公布的杀鲑气单胞菌基因组信息,选择杀鲑亚种phoB基因和杀日本鲑亚种LOC111476736基因作为目标基因,根据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一步对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和酶浓度5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并测试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应用效果。结果显示,2对引物分别可以扩增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522 bp的phoB特异性基因片段和杀日本鲑亚种515 bp的LOC111476736特异性基因片段。杀鲑亚种特异性引物最适退火温度为64℃,10μmol/L引物、2 mmol/L dNTPs、25 mmol/L MgSO4和1 U/μL KOD酶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5、2、1.5和0.5μL。杀日本鲑亚种特异性引物最适退火温度为64℃,10μmol/L引物、2 mmol/L dNTPs、25 mmol/L MgSO4和1 U/μL KOD酶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0.75、1、1.5和0.5μL。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杀鲑气单胞菌其他亚种等14种其他水产病原菌或常见环境菌为模板进行PCR检测,均无特异性条带。该方法对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的检测灵敏度为12.8 CFU/反应(菌体)或17.6 fg/反应(DNA),对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的检测灵敏度为23.8 CFU/反应(菌体)或27.2 fg/反应(DNA)。利用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和杀日本鲑亚种分别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感染后取病鱼组织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从感染后的大菱鲆中分别检测到相应病原。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和杀日本鲑亚种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和杀日本鲑亚种的流行病调查和快速诊断提供了支撑。

分类号: S941.42

  • 相关文献

[1]长江上游网箱养殖圆口铜鱼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的分离与鉴定(英文). 龙梦,李彤彤,江遥,张倩倩,张德峰,张富铁,王剑伟,李爱华. 2020

[2]PCR技术检测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核酸的研究. 刘大程,刘红葵,刘岩芳,孟庆文. 2005

[3]马铃薯疮痂病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 邓宽平,丁海兵,雷尊国. 2012

[4]草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PCR检测. 张敬峰,张晓勇,赵毓郎,魏雪涛,李银,刘宇卓. 2010

[5]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林梅,缪德年,黄克和,张克春. 2015

[6]草莓角斑病菌PCR检测研究. 杨万风,刘艳,刘翔,刘天鸿. 2011

[7]羊流产衣原体的PCR检测方法研究. 张莉,王英珍,鄢明华,李秀丽. 2009

[8]猪圆环病毒2型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婧雅,王德全,袁秀芳,黄华荣. 2018

[9]猪肺炎支原体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柳丽,张磊,刘蓓蓓,甘源,韦艳娜,冯志新,熊祺琰,刘茂军,邵国青. 2017

[10]甘薯薯瘟病菌特异性PCR快速检测方法. 张鸿,刘中华,林志坚,许泳清,李华伟,王嘉滢,林赵淼,李国良,邱永祥,纪荣昌,罗文彬,汤浩,邱思鑫. 2019

[11]牛羊线虫抗药性及其PCR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国勤,张雪娟. 2002

[12]应用PCR方法检测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叶青静,杨悦俭,王荣青,李志邈,阮美颖,周国治,姚祝平. 2008

[13]基于线粒体16SrRNA基因鉴别畜禽肉中5种动物源性成分. 唐修君,樊艳凤,贾晓旭,高玉时,顾荣,陈大伟,唐梦君,王珏. 2015

[14]应用PCR检测鸭肠炎病毒弱毒在鸡胚体内的分布. 陈淑红,刘怀然,韩宗玺,邵昱昊,刘胜旺,孔宪刚. 2007

[15]肝胰腺细小病毒(HPV)PCR检测及流行情况调查. 刘天齐,杨冰,刘笋,万晓媛,王秀华,黄倢. 2014

[16]我国五省蜱体内6种病原的调查研究. 于培发,牛庆丽,刘志杰,杨吉飞,陈泽,李有全,关贵全,刘军龙,罗建勋,殷宏. 2015

[17]PCR技术检测种传植病细菌研究进展. 赵廷昌,李景富,孙福在,刘学敏,回文广,张涛涛. 2003

[18]水牛乳中4种常见假单胞菌PCR检测方法研究. 韦盘秋,李玲,黄丽,曾庆坤,黄加祥. 2022

[19]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刘茂军,王占伟,韦艳娜,马庆红,杨莉莉,周勇岐,邵国青. 2012

[20]粉虱传双生病毒的TAS-ELISA及PCR快速检测. 谢艳,张仲凯,李正和,丁铭,周雪平.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