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双低高油隐性核不育系宜10AB选育及配合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梦
作者: 刘梦;张义娟;林权;赵远林;杭淑莲;胡玉;张德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宜10AB;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配合力;选育;优质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科学
ISSN: 0528-9017
年卷期: 2023 年 64 卷 006 期
页码: 1460-1464
摘要: 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宜10AB系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双低、 高油、 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也是该院配组杂交新品种的骨干亲本.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的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利用宜10AB、17-2AB等6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配置36个组合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宜10AB在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数等方面配合力高,是一个在油菜育种上很有应用价值的不育系.
分类号: S636.9
- 相关文献
[1]生态型聚优方法创造优质早熟高配合力糯玉米自交系申W22. 王义发,沈雪芳,张璧,郑洪建,侯根宝. 2005
[2]籼型广适性水稻不育系云谷3A的选育及主要性状分析. 邓华凤,张锦文,邓伟,徐雨然. 2014
[3]甘蓝型油菜优良恢复系HF16-1400R的选育及应用. 何惠萍,侯燕,侯国佐,侯剑. 2013
[4]甜瓜新品系的选育及可用性评价. 李秀秀,王春田,吕敬刚,薛毅柳,井立军. 2003
[5]高配合力甜菜二倍体授粉系Zj401的选育. 李彦丽,马亚怀,柏章才. 2018
[6]优质超级稻泰优99的选育及泸恢1345遗传潜势评价. 谢戎,黄富,刘成元,徐富贤,金良,叶华智. 2008
[7]广谱恢复系3550及其系列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Ⅰ.恢复系3550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彭惠普,李维明,伍应运,黄德娟,符福鸿,王丰. 1993
[8]玉米自交系“西五211”的选育与利用. 李雁,王江民. 1998
[9]优质高产糜子新品种赤糜2号的选育. 赵敏,赵禹凯,柴晓娇,潘翔磊,张野. 2011
[10]优质、高花青素萝卜胭脂1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秦文斌,戴忠良,张振超,潘永飞,孙春青. 2012
[11]优良酿造型高粱新品种——赤杂28. 马尚耀,成慧娟,王立新,严福忠,葛占宇,王岩,贺永军. 2010
[12]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2008
[13]优质抗病晚粳稻新品种镇稻16号的选育与应用. 林添资,周义文,钱华飞,李闯,景德道,龚红兵,余波,曾生元,刁立平,盛生兰. 2012
[14]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585. 张上都,伍祥,彭菊,石邦志,周乐良,陈文强. 2018
[15]优质甘蓝型紫红叶标记油菜的选育. 代文东,黄泽素,唐容,李德珍. 2009
[16]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浔油8号”(JG518)的选育. 沈福生,张瑞茂,江满霞,张玉玲,王由法. 2008
[17]优质三系杂交香稻黔香优302的选育及应用. 甘雨,严宗卜,杨占烈,陈惠查,游俊梅,阮仁超,葛必庆. 2007
[18]高油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717的选育. 秦信蓉,邹芳,喻时周,高志宏,杜才富. 2014
[19]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里优6602的选育与应用. 沈玉枢,唐建忠,黄春,刘振怀,孟智强,黎耀军,覃晓红,张师团. 2009
[20]优质超级杂交晚稻新组合五丰优T025的选育与应用. 贺浩华,傅军如,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陈小荣,欧阳林娟,边建民,胡丽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巨菌草在南疆地区的种植技术及饲用品质分析
作者:张丽萍;刘梦;蔺宏凯;王文奇;张志军;穆尼热·买买提
关键词:畜牧业;生长;饲用价值
-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宜油42的选育
作者:胡玉;赵远林;张义娟;林权;刘梦;曹正邓渊;杭淑莲
关键词:宜油42;选育;杂交油菜;高产
-
宜宾糯红高粱机械化精量直播及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作者:应恒;殷勇;张林;胡陈君;张德银;周俊辉
关键词:酿酒高粱;农业机械化;精量直播;栽培技术
-
高粱新品种宜糯红8号及绿色栽培技术
作者:张林;万仲武;殷勇;应恒;张德银;郭威;龚永昌;周俊辉
关键词:宜糯红8号;提质增效;绿色防控;栽培技术
-
新疆昌吉15个引进饲用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作者:朱昊;张荟荟;王学敏;张学洲;梁维维;刘梦;田聪
关键词:饲用燕麦;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非浓缩还原苹果汁贮藏期颗粒稳定性与果胶结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付劭杰;毕金峰;曹风;刘梦;姜溪雨;陈宇航;陈文艺;刘璇
关键词:非浓缩还原苹果汁;贮藏期;颗粒稳定性;果胶
-
川南丘陵区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品种筛选试验
作者:刘梦;林权;赵远林;张义娟;杭淑莲;胡玉;曹正邓渊;张德银
关键词:川南丘陵区;甘蓝型油菜;油蔬两用;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