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三七根腐病致病菌的抑菌植物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纪潮

作者: 李纪潮;杨天梅;杨绍兵;左应梅;杨美权;章朦玥;许宗亮;张金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三七根腐病;致病菌;毒力测定;抑菌植物筛选;刃天青微孔板法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9 年 010 期

页码: 2205-22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筛选出对3种三七根腐病致病菌具有强抑菌效果的拮抗植物,为制定三七根腐病绿色安全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三七根腐病的3种致病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号B857)、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marplatensis,菌株号B562)和产碱菌属(Candidimonas sp.,菌株号B2681)],选用16种常见草本植物进行乙醇超声波提取,用二倍稀释法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进行平板打孔抑菌试验,测量抑菌直径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致死中浓度(LC50),采用刃天青微孔板法观测16种植物提取液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抑菌效果强的植物进行田间三七苗覆盖试验,观测其对三七出苗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大狼毒对3种病原菌均非常敏感,LC50均小于0.100 g/m L;紫茎泽兰和黄花蒿对B857和B562非常敏感,LC50均小于0.100 g/m L;苦蒿、艾草和万寿菊对B857非常敏感,鬼针草对B562非常敏感,LC50均小于0.100 g/m L.MIC测定结果表明,万寿菊、苦蒿和紫茎泽兰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强,其中,万寿菊对3种病原菌的综合效果最强,对B562和B2681的MIC低至1.875 mg/m L,对B857的MIC为3.750 mg/m L;苦蒿对B857和B562的MIC为1.875 mg/m L;紫茎泽兰对B2681的MIC为1.875 mg/m L,对B562和B857的MIC为3.750 mg/m L.田间化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万寿菊覆盖方式的三七出苗率最高,为75.86%,苦蒿覆盖方式的出苗率最低,为65.43%;3种植物覆盖方式对三七茎粗、叶长和叶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对三七苗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下同).万寿菊和苦蒿覆盖方式致使三七苗叶宽变窄,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万寿菊和紫茎泽兰对3种三七根腐病致病菌的综合抑菌效果较强,且对三七生长无显著化感作用,万寿菊可直接采收后作为覆盖物返田利用,紫茎泽兰需烘干打粉后施用.刃天青微孔板法可作为植物源提取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方法.

分类号: S435.672

  • 相关文献

[1]三七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骆平西,许毅涛,王拱辰,陈鸿逵. 1991

[2]植物源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应及对三七的化感作用. 李纪潮,杨天梅,杨绍兵,杨美权,左应梅,许宗亮,张金渝. 2021

[3]经济作物土传病害治理中的甲基溴替代技术研究. 马承铸,陈昱君,张克勤,李明社,夏振远,缪作清,李云华. 2006

[4]野燕麦3号致病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程亮,郭青云. 2008

[5]当归麻口病的病因研究. 李静华,籍秀琴,杨宝君,钟铁森,单秀章. 1990

[6]当归麻口病的病因研究. 李静华,籍秀琴,杨宝君,钟铁森,单秀章. 1990

[7]动物源性病原细菌的危害、监测与控制. 王君玮. 2015

[8]餐饮服务单位自制熟肉制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分析. 王剑平,张瑞英,马永华,单宏,高春霞,程爱华. 2015

[9]过氧乙酸在鱼病防治中杀菌效力及对水体pH的影响. 董惠峰,陈成勋. 1995

[10]樟巢螟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杀虫活性测定. 关丽梅,占智高,王金昌,杨罡,王洪秀,朱海栋,金玉川,张婷,靳亮. 2018

[11]加工番茄田列当致病菌的筛选与鉴定. 何伟,许建军,杨华,孙晓军. 2018

[12]4株抗致病菌Canidia albicans YTS-03的潜在工程酵母菌抗性及其抗菌能力. 谭春明,王麟,赵旺,吴开畅,温为庚,陈旭,于刚. 2020

[13]1-MCP和丁香精油对苹果链格孢和曲霉抑性的影响. . 2019

[14]向日葵黑斑病国内外研究进展. 李易初,石凤梅,马立功,刘佳,孟庆林. 2021

[15]不同种类的植物精油体外抑菌效果观察. 何楚俐,胡豪,井俊南,黄静,朱晓彤,潘木水. 2020

[16]水稻稻曲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徐伟东,李冠,陆强,黎菊,蔡金洋. 2018

[17]食品中致病菌γ射线辐照杀菌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李淑荣,王丽,冯利芳,史依沫,马智宏,徐毓谦,王振铃,汪慧华,汪长钢. 2018

[18]生物源保鲜剂枯草芽孢杆菌对锦橙贮藏病菌敏感性和保鲜效果. 刘浩强,李鸿筠,向可海,冉春,胡军华,姚廷山,向琴,杨华,陈洪明. 2015

[19]甘蓝黑腐病致病菌分离与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许园园,邢苗苗,严继勇,宋立晓,卢昱宇,曾爱松. 2022

[20]肉品与屠宰场环境细菌相关性的研究. 刘梦竹,邓森荣,康桦华,魏琦麟,涂杜,徐志宏.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