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剂与耕作栽培措施修复镉污染麦田土壤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芬

作者: 周芬;刘源;李中阳;李宝贵;李乐乐;陶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调理剂;耕作方式;土壤;镉;小麦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2 年 13 期

页码: 120-126

摘要: 为筛选出适合华北地区推广的中轻度Cd污染麦田土壤的原位修复措施,对比7种调理剂和3种耕作栽培措施的修复效果。以河南省北部某地区因污水灌溉导致Cd污染的麦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调理剂(钙肥、硅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生物质炭、骨炭)、叶面肥和不同耕作栽培措施(深耕、深松和密植),在小麦季进行大田修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过磷酸钙对土壤pH的增加作用以及土壤有效态Cd含量、根系和籽粒中Cd含量的降低作用最显著。钙肥对土壤有效态Cd和籽粒中Cd含量的降低效果仅次于过磷酸钙,但其降低茎叶中Cd含量的作用最显著。硅肥有效地抑制了Cd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钙镁磷肥增产效果最显著,深耕处理对20~40 cm土壤总根长增加作用最显著。生物质炭和深耕处理对土壤有效态Cd和植株不同部位Cd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骨炭和叶面肥处理虽然未降低根系中Cd含量,却降低了茎叶和籽粒中Cd含量。深松和密植处理的修复效果不明显,且密植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籽粒Cd含量相关度最高的因素是茎叶Cd含量和土壤pH。综合修复效果和修复成本,施用过磷酸钙是华北地区轻度Cd污染麦田土壤修复的选择之一。

分类号: X53

  • 相关文献

[1]田块尺度污染农田土壤铅、镉和砷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启示. 赵宗生,邱坤艳,祝慧娜,卓文飞,韩科,王龙飞,赵林林,李立平. 2019

[2]不同中微量及有益元素对小麦吸收镉的影响. 喻华,冯文强,秦鱼生,胡坤,廖鸣兰,王昌全,涂仕华. 2010

[3]南方典型酸化土壤改良与水稻安全种植同步应用技术. 童文彬,江建锋,杨海峻,陈喜靖,林义成,刘琛,张露华,方俊,郭彬. 2022

[4]自贡地区不同土壤调理剂在番茄上的应用初探. 代利娟,徐向上,张泽锦,唐丽,曾玉清. 2020

[5]营养型阻控剂影响菜园土中水稻生长及其Cd吸收. 唐明灯,王艳红,李林峰,尹贻龙,徐梓盛,陈勇,艾绍英. 2024

[6]土壤调理剂对雷笋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吴辰晨,吴健平,傅庆林. 2022

[7]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龙泽东,孙梅,罗尊长,孙耿,李超,肖小平. 2021

[8]喷施抗倒调理剂劲丰对小麦增产抗倒的生物学效应. 吴传万,杜小凤,文廷刚,顾大路,王伟中. 2013

[9]调理剂对小麦抗旱性的生理效应. 顾大路,钱新民,吴雪芬,孙爱侠,杜小凤,杨文飞,吴传万,施洪泉,王伟中. 2018

[10]不同调理剂对干热风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朱云林,顾大路,文廷刚,钱新民,杨文飞,杜小凤,吴传万,贾艳艳,施洪泉,孙爱侠,吴雪芬,王伟中. 2020

[11]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硬度变化特征. 郑洪兵,郑金玉,罗洋,李瑞平,李伟堂,王浩,任红,齐华,刘武仁. 2015

[12]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张佳倩,李福,孙峰成,刘亚楠,王丽芳,张婷婷,且天真,张德健. 2022

[13]东北黑土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苗情的影响. 李奇峰,陈阜,张海林,刘武仁,郑金玉. 2007

[14]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宋振伟,郭金瑞,邓艾兴,寇太记,任军,张卫建. 2012

[15]耕作方式对豫南雨养区土壤微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德奇,岳俊芹,李向东,王汉芳,邵运辉,方保停,杨程,秦峰,马富举,时艳华,陈远凯,程红建. 2016

[16]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影响. 宋志禹,周凌云,李维,刘红艳,段继华,周品谦,包小村,肖宏儒. 2016

[17]水稻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汪波,季桦,熊飞,张琛,刘建. 2013

[18]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郑成岩,于振文,王东,张永丽,石玉. 2012

[19]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旱地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吕军杰,姚宇卿,张洁,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吴剑峰,于新峰. 2011

[20]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友军,吴金芝,黄明,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