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改良方法对玉米辽旅群体改良效果和杂优模式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默

作者: 张默;马骏;齐欣;贾钰莹;姜敏;孙成韬;刘晓丽;徐亮;孟庆国;刘欣芳;王延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群体改良;S1家系密植鉴定;半姊妹家系配合力改良;配合力;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7-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旅大红骨是我国重要地方种质资源,通过S1家系密植鉴定改良法和半姊妹家系配合力改良法对辽旅群体进行两轮改良。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显著改善群体的穗行数和出籽率,提高了群体穗粗、穗行数和出籽率的一般配合力及穗粗、百粒重的杂种优势。经过两轮S1家系密植鉴定法改良,原始群体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提高了8.96,超亲优势提高了12.22%;半姊妹家系配合力改良法产量一般配合力提高了4.75,超亲优势提高了11.49%。S1家系密植鉴定法改良后的群体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更高,杂种优势更强,与玉米各类群间特殊配合力没有明显差异,更适合对辽旅群体进行后续改良。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部分CIMMYT玉米群体改良与利用的初步研究. 曹士亮,金益,董玲,于天江,王振华,张林. 2008

[2]玉米复合种-吉林库1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刘兴贰,檀国庆,王玉贞,吴凤新,荆绍凌. 2000

[3]中群21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增益分析. 金振国,魏国才,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南元涛,史淑春. 2018

[4]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金振国,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邵珊珊,史淑春. 2018

[5]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张世煌,彭泽斌,李新海. 2000

[6]玉米4类种质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刘祥,李凤艳,彭泽斌,刘新芝,张兴华,韦继兴. 2000

[7]SUWAN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 陈泽辉,高翔. 2000

[8]玉米Tuxpeno种质与我国骨干系间杂种优势的关系.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邬成,李娟. 2011

[9]不同密度条件玉米株系间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金明华,李继竹,于铁,杨巍,杨伟光. 2009

[10]玉米自交系YJ7不同密度下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振良,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吴嘉点. 2015

[11]玉米Lancaster种质改良系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 李洋,慈佳宾,董莹,孙贵星,张艳辉,杨伟光. 2015

[12]不同播深环境下玉米耐深播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解析. 钟源,赵小强,李文丽,张丹,周文期. 2021

[13]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分析. 余世权,黄宁,荣廷昭,张吉海,徐克成,李志龙. 2015

[14]20份玉米种质选系的利用潜力分析.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杨国伟,任晓亮,李东林. 2014

[15]两个热带玉米复合群体相互轮回选择遗传改良效益研究. 莫润秀,黄爱花,吴永升,韦新兴,谭华,邹成林,韦慧,蒋维萍,郑德波. 2013

[16]8个群体在我国东北区玉米育种应用中的潜力分析. 雍洪军,王黎明,李明顺,张德贵,潘光堂,张世煌,李新海,荣廷昭. 2014

[17]14份CIMMYT玉米群体材料配合力分析及利用价值评价. 刘志新,姜敏,王金君,常程. 2005

[18]玉米自交系京724和郑58的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张如养,宋伟,赵久然,王继东,孙轩,吉玉龙. 2018

[19]玉米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关系. 杨文鹏. 1994

[20]国内几个主要玉米群体材料配合力分析及利用价值评价. 刘志新,姜敏,王金君,江丹.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