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贤恩

作者: 魏中伟;马国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栽培;施氮量;粒叶比;产量

期刊名称: 作物研究

ISSN: 1001-5280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377-383

摘要: 在湖南桂东生态点,以五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及超优100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210、300、390 kg/hm~2)对超级杂交稻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Y两优900的理论产量最高,超优1000的实际产量最高。Y两优2号在210 kg/hm~2施氮量下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显著低于300 kg/hm~2和390 kg/hm~2处理,其他品种在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品种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最大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各品种的粒叶比在210 kg/hm~2以上施氮量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以Y两优900和超优1000优势明显。五期超级杂交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逐渐降低,但每穗粒数显著提高,且各品种在施氮量处理间的产量及产量结构无显著差异。超级杂交稻叶源、库容充足,提高结实率和灌浆充实度是其进一步实现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刘茂,秦俭,熊洪,徐富贤. 2017

[2]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及其氮肥利用率. 朱校奇,龙世平,纪雄辉,石丽红. 2010

[3]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超级杂交水稻黔南优2058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冯跃华,韩钢钢,樊卫国,吴朝晖,董爱玲,宋碧,潘兴书. 2009

[4]论超级杂交水稻优质高产兼容发展的机理及栽培对策 Ⅱ.超级杂交水稻优质高产的栽培对策. 谢兵. 2007

[5]施氮量对Y两优1号产量构成的影响. 朱校奇,崔新卫,纪雄辉,石丽红,李洪顺. 2009

[6]不同穗型水稻产量与群体生理性状的关系. 秦志列,王术,秦阳,徐士铁. 2004

[7]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 肖小平,逄焕成,聂泽民,李玉义,汤文光,于天一,汪柯,李强. 2015

[8]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肖小平,逢焕成,聂泽民,李玉义,汤文光,于天一,杨光立. 2014

[9]关于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赵振东,宋建民,刘建军,刘爱峰,李豪圣,崔建民,吴祥云. 2003

[10]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马国辉. 2006

[11]超级杂交稻生产力研究进展. 青先国. 2007

[12]肥密对超级杂交稻特优233产量的影响. 莫振茂,黄春东,黄春兴,李孝琼,李英,张玲,白德朗. 2009

[13]播种期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米质影响的研究. 邹冬生,陆魁东,宋忠华,刘云开. 2005

[14]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稻后期生长与生理功能的影响. 马国辉,杨令芝,肖宇,王晓玲,许凤英,吴晨阳. 2010

[15]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 王淑红,邹应斌,彭少兵,程兆伟,刘武,唐启源. 2008

[16]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最佳缓释氮肥用量与密度配置研究. 龙继锐,戴清明,周静. 2008

[17]热带生态区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青先国,袁隆平. 2008

[18]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灰色关联度分析. 袁隆平,青先国,马国辉,熊绪让. 2007

[19]提高超级杂交稻库容量的施氮数量和时期运筹. 纪雄辉,朱校奇,李洪顺,彭华,刘昭兵. 2010

[20]测苗定氮综合氮素管理提高直播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 蒋鹏,徐富贤,熊洪,张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