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不同茎蘖生产力对立体匀播技术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陶志强

作者: 陶志强;王艳杰;王德梅;杨玉双;徐哲莉;赵广才;常旭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立体匀播;小麦;灌浆速率;光合速率;粒重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110-1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明确小麦立体匀播技术对茎蘖生产力的影响,完善小麦立体匀播技术提高小麦生产力的理论,以多穗型品种藁优2018为试验材料,采用立体匀播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探讨了立体匀播对茎蘖叶片光合速率、子粒灌浆特性、生物产量、子粒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立体匀播处理的主茎千粒重与之相等;第一子蘖(1蘖)旗叶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P_n)提高了0.3%,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缓慢增长期、指数增长期、增长滞缓期分别延长了0.12、0.12、0.11、0.12d,千粒重和单穗粒重分别增加了0.5和0.03g;第二子蘖(2蘖)P_n提高了8.0%,并且随着灌浆期推进其下降幅度减缓,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千粒重分别提高了2.0%、1.8%、2.3g,成熟期单株生物产量、单穗粒重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了0.3g、0.11g和0.02。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立体匀播处理在保持主茎粒重不降低的同时,提高了1蘖P_n,延长了灌浆持续期,进而提高了粒重;提高了2蘖的P_n和子粒灌浆速率,进而提高了粒重;并且缩小了1蘖、2蘖与主茎粒重之间的差异,提高了茎蘖群体的整齐度,进而提高了单株和群体生产力。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灌浆期不同阶段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生长的影响. 宋维富,周超,杨雪峰,张延滨,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张延明,李集临. 2017

[2]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 杨涛,黄晓荣,赵伟,柳西玉,徐万涛,谢中卫. 2016

[3]苯醚甲环唑对小麦籽粒GA含量的影响. 杨涛,王树剑,赵伟,刘海全,谢中卫,赵其苍,柳西玉,黄晓荣. 2016

[4]春小麦灌浆速率光合速率与气象要素的关联度分析. 董建力,任贤,惠红霞,杨国华,许兴. 2001

[5]宁夏三种类型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董建力,任贤,惠红霞,许兴. 2001

[6]挖土受损农田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及生理参数的影响. 李白玉,王和洲,高阳,陈金平,刘安能,武鹏举. 2009

[7]水浇地小麦立体匀播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陶志强. 2015

[8]旱地小麦立体匀播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陶志强. 2015

[9]小麦立体匀播栽培技术体系. 常旭虹,王艳杰,陶志强,王德梅,马少康,杨玉双,徐哲莉,张燕,赵广才. 2019

[10]黄淮冬麦区南片小麦立体匀播技术规程. 马少康,杨建仓,赵广才. 2020

[11]立体匀播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旗叶光合性能的影响. 赵凯男,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马瑞琦,朱英杰,徐哲莉,张保军,赵广才. 2019

[12]小麦立体匀播技术. 赵广才,郝德有,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 2015

[13]花后高温对晋南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安晓东,靖金莲,刘玲玲,李世平,黄丽波,李润楠. 2018

[14]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张秀英,伍玲,王瑞,海林,闫长生,游光霞,肖世和. 2008

[15]超高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及其品质特性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1

[16]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高新,汪烨霖,朱泰武,李剑峰,王重,时佳,王春生,张宏芝,王立红,樊哲儒,张跃强. 2024

[17]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模拟. 陈昱利,张海军,葛道阔,张文宇,张伟欣,蒋方山,曹宏鑫,诸叶平,李世娟. 2014

[18]小麦穗下节性状与灌浆速率及产量相关因素的关系. 项超,周春宏,徐智斌,冯波,王涛. 2022

[19]施镁对花后高温胁迫下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籽粒灌浆的影响. 张姗,邵宇航,石祖梁,田中伟,姜东,戴廷波. 2017

[20]小麦早熟新品种K35的阶段发育与灌浆特性. 张利,隋新霞,王羽,樊庆琦,李根英,楚秀生,黄承彦.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