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高寒草甸群落高度遥感模拟与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殷建鹏
作者: 殷建鹏;高金龙;冯琦胜;葛静;孟宝平;杨淑霞;梁天刚;孟小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河源区;群落高度;植被指数;冠层高度模型;高光谱反射率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737-7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草层高度是反映草地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与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监测及载畜力的评估具有紧密联系。目前,对我国天然草地群落高度的监测尚缺乏精确的遥感方法。本研究以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分别基于MODIS植被指数、冠层高度模型以及草地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构建了高寒草甸草地群落高度的估算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12种MODIS植被指数中,NDVI对草层高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其4种回归模型的R~2均较低,介于0.203~0.241,NDVI指数模型(y=0.789e~(3.186x),R~2=0.241)的拟合效果最好,但反演误差较大(RMSE=4.2cm,CVRMSE=45.7%);2)冠层高度模型在黄河源地区高寒草甸试验区的反演精度较低(RMSE=5.8cm,CVRMSE=62.1%),实际应用误差较大;3)高寒草甸群落高度与519.4-583.17nm波段之间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基于光谱位置变量R′510.59的线性模型(y=~(-1)56.375x+20.384)相对最优(R~2=0.489,RMSE=3.5cm),较适合反演高寒草甸群落的草层高度。
分类号: S812
- 相关文献
[1]水稻成熟过程中高光谱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研究. 唐延林,王纪华,黄敬峰,王人潮,何秋霞. 2003
[2]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高原鼠兔的生态阈值确定及为害预测模型构建. 花蕊,花立民,林克剑,王磊,包达尔罕,楚彬. 2024
[3]基于无人机三维点云的玉米植株自动计数研究. 姜友谊,张成健,韩少宇,杨小冬,杨贵军,杨浩. 2022
[4]基于多视角三维航摄影像的树高提取方法比较. 杨柳,袁亚博,孙金华,赵辉,王婷,张磊. 2024
[5]基于激光点云的梨树单木分割方法研究. 彭秀媛,沙守峰,白冰,姚磊,鞠博闻,左越,明烺. 2025
[6]基于高光谱反射率的草坪色泽研究. 张文,陈功,杨春燕. 2015
[7]利用水稻成熟期冠层高光谱数据进行估产研究. 唐延林,王纪华,黄敬峰,王人潮. 2004
[8]不同温度处理下水稻高光谱及红边特征分析. 程高峰,张佳华,李秉柏,李萍萍,杨沈斌,王小宁. 2008
[9]基于无人机载遥感的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叶绿素变化及冠层光谱响应. 朱志成,武永峰,马浚诚,冀琳,柳斌辉,靳海亮. 2023
[10]利用高光谱反射率预测枸杞叶片氮素含量. 李永梅,张立根,张鹏程. 2024
[11]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数量和动态. 尚占环,龙瑞军,马玉寿,张黎敏,施建军,丁玲玲. 2006
[12]黄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群落组分配置技术研究. 马玉寿,尚占环,施建军,董全民,龙瑞军. 2007
[13]黄河源区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 任国华,邓斌,后源. 2015
[14]黄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66种草地植物种子大小统计特征. 张蕊,徐松鹤,任国华,李银风,张涛. 2015
[15]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48种常见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其生态意义. 任国华,邓斌,王彦龙,后源. 2015
[16]黄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类型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研究. 马玉寿,尚占环,施建军,董全民,王彦龙,杨时海. 2006
[17]黄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CO_2排放研究. 孔郑,龙瑞军,孙步功,尚占环,冯瑞章,李秋娜. 2008
[18]“黑土型”退化高寒草地CH_4排放特征研究. 孔郑,龙瑞军,董召荣,倪蕾,蔡阳. 2009
[19]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种间联结性分析. 徐松鹤,尚占环,马玉寿,龙瑞军. 2008
[20]黄河源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减畜效果评价. 吴渊,吴廷美,林慧龙.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噻虫胺不同方式施用对番茄根系分泌物及生长的影响
作者:荆莉莉;李梅;王中阳;万群;葛静;余向阳
关键词:噻虫胺;根施;叶施;根系分泌物;番茄生长
-
生物炭固定化菌剂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小白菜品质的改善
作者:董成;冯发运;马丽雅;生弘杰;余向阳;陈静;葛静
关键词:毒死蜱;鞘氨醇单胞菌;生物炭;生物修复;小白菜
-
基于深度学习的栽培苜蓿害虫识别模型
作者:张忠雪;冯琦胜;李仲贤;李云昊;王瑞泾;张轩凡;李彦忠;梁天刚
关键词:深度学习;YOLOv5算法;Faster-RCNN算法;苜蓿害虫
-
基于群体感应的生物膜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生弘杰;王芳;冯发运;程金金;张银萍;葛静;张雷刚;蒋新;余向阳
关键词:生物修复;生物膜;群体感应;群体感应淬灭;土壤修复
-
降解菌Pseudomonas sp.AT2对莠去津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机制
作者:马丽雅;王亚;葛静;生弘杰;冯发运;李勇;李梅;余向阳
关键词:莠去津;水稻;根际微生物;降解基因;氧化胁迫;生物修复
-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
作者:朱剑霄;尚占环;蒋胜竞;师研;冯琦胜;赵新全;辛晓平;闫玉春;苏艳军;贺金生
关键词:重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退化草地;乡土草种;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近自然恢复
-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作者:胥刚;季金林;冯琦胜;牟兰;蔡明
关键词:人工智能;实验室管理;实验设备;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