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双隐性基因细胞核+广恢型细胞质双重雄性不育系ZCL801A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瑞茂

作者: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汤晓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双隐性基因细胞核+广恢型细胞质双重不育;不育度;育性指数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04 年 23 卷 10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 RM 5 6 37B作母本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 5 82 4 AB中的可育株作父本杂交 ,采用自交、回交和测交等方法经过 4年 8代的选育育成了 RRGCMS保持系 ZCL 80 1 B,又以 RM 5 6 37A作母本与 ZCL 80 1 B选育过程中的 BC3代开始及以后世代中核不育与可育为 1∶ 1育性分离比的株系中的可育株为父本杂交并逐代回交 ,经过 4年 6代的回交转育育成了 RRGCMS不育系 ZCL 80 1 A。其不育系 ZCL 80 1 A群体中质不育与核不育呈1∶ 1分离 ,群体不育株率 1 0 0 %,不育度达 97.8%~ 98.3%,比原质不育系 RM 5 6 37A提高了 1 .5 %~ 1 .6 %,无粉花朵增加了 4 .6 %~ 5 .5 %,预计在贵州生态条件下制种更有希望达到规定的杂种纯度指标 ,其质量风险也将更小。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RMcms的育性变化特性的研究. 李敏 ,张瑞茂 ,安万雄. 2003

[2]两个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RM3231A和ZCL801A在不同播期的育性变化观察. 曾章丽,陈大伦,张瑞茂. 2004

[3]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M3231A及保持系RM3231B的选育.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 2004

[4]油菜生态型胞核不育系H90S的应用研究. 王华,汤晓华,赵继献. 2001

[5]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M5637A及保持系RM5637B的选育. 张瑞茂. 2003

[6]自育棉花不育系不育性鉴定. 吕淑平,程静,谢德意,吕双俊. 2006

[7]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特青的选育. 邱趾忠,李任华,白德朗. 2000

[8]春小麦V型不育系利用研究初报. 曾宝安,魏亦勤,马素琴. 1996

[9]两种甘蓝型油菜化杀制种方法对比试验. 宋放,王谧,宋淑琦,陈杰. 2016

[10]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11]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12]甘蓝型油菜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BnPDAT1)cDNA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谭太龙,冯韬,罗海燕,彭烨,刘睿洋,官春云. 2016

[13]甘蓝型油菜耐低硼能力的差异和筛选. 张自立,孙永玲,郭高,兰金,李江遐,李强生. 2001

[14]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15]甘蓝型油菜不同含油量品系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积累差异性研究. 万林生,孙红芹,倪正斌,严国红,孙明法,周汝琴. 2017

[16]红菜薹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研究. 谭远宝,何丹,徐跃进,万正杰. 2010

[17]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1993

[18]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19]云南超高产区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相关特性研究. 董世青,李家纳,梁颖,符明联,李根哲,贺斌. 2017

[20]花粉介导法获得油菜转基因植株研究. 杜春芳,刘惠民,李朋波,孙毅,李润植.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