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11年江苏大麦育成品种亲本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英虎

作者: 张英虎;沈会权;臧慧;栾海业;乔海龙;陶红;陈健;陈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江苏;大麦;育成品种;亲本;系谱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6 年 44 卷 04 期

页码: 141-1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掌握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可揭示品种演变特点,总结亲本选配经验,并指导育种实践。本研究对1982—2011年江苏省审定的42个大麦品种的育种途径和系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方法是大麦育种的主要方法,有71.42%的品种用杂交方法选育。育成品种共来源于67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和34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来源于江苏、日本两地品种的细胞核遗传贡献分别为36.90%、45.98%,表明江苏地区育成品种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这两地。来源于日本关东二条3号、新田二条1号累积细胞核贡献大、衍生品种多,为核心祖先亲本。分析了由这2个品种衍生育成品种的系谱关系,结果表明,江苏大麦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隘,需要加强新种质的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遗传基础。

分类号: S512.3

  • 相关文献

[1]1982-2012年江苏省审定油菜品种系谱及性状分析. 张洁夫,戚存扣,蒋小平,浦惠明. 2014

[2]采用表型和分子标记聚类研究杂交籼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 王胜军,陆作楣,万建民. 2006

[3]河南、山东育成花生品种的亲本遗传贡献及相关育种策略探讨. 董文召,张新友,黄冰艳,张忠信,汤丰收,韩锁义,徐静,高伟. 2014

[4]中国马铃薯主要审定品种系谱分析和细胞质分型研究. 段绍光,金黎平,李广存,卞春松,徐建飞,胡军,屈冬玉. 2016

[5]江苏省杂交粳稃丰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克新. 1999

[6]中国大麦育成品种产量相关性状鉴定评价. 赵盟,王春超,张仁旭,窦婷语,裴红红,郭爱奎,李姗姗,吴斌,刘敏轩,高佳,张京,邢国芳,王化俊,孟亚雄,郭刚刚. 2022

[7]大麦遗传性状与花药离体培养反应之间的关系. 黄剑华,陆瑞菊,颜昌敬. 1990

[8]中国北部高原地区谷子品种遗传差异的SSR分析. 杨天育,牟平,孙万仓,何继红,董孔军. 2010

[9]甘肃育成小麦品种与地方品种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李望鸿,李玉芳,张环,董煚,杨文雄,张国宏. 2008

[10]我国小麦农家品种抗条锈病基因资源的初步研究. 代君丽,吴立人. 2002

[11]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遗传演变分析. 张金波,严勇亮,王小波,路子峰,肖菁,彭惠茹,丛花. 2020

[12]谷子顶三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代书桃,朱灿灿,秦娜,宋迎辉,马春业,王春义,陈宇翔,芮战许,李君霞. 2021

[13]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基于SNP芯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艳明,娄鸿耀,陈朝燕,肖菁,徐麟,倪中福,刘杰. 2020

[14]新疆冬小麦品种农艺及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艳明,冯智宇,王威,张胜军,郭营,倪中福,刘杰. 2020

[15]云南田麦和地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分析. 林丽萍,丁明亮,李明菊,胡欣,黄格,崔永祯,赵红. 2020

[16]5个黍子育成品种耐盐性鉴定. 郭娟,王昕,曹晓宁,陈凌,Santra Dipak K,王瑞云,乔治军. 2024

[17]甘肃省近年来育成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区域表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雪婷,杨文雄,曹东. 2016

[18]木薯新品种华南7号及华南8号-大面积推广的木薯新品种华南8号. 叶剑秋. 2005

[19]耕桑品种-"激7681"高效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 刘刚. 2006

[20]野生大豆育成品种与其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吕祝章,王文哲,梁青,邱丽娟.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