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检疫性害虫玉米根萤叶甲的种特异性SS-CO Ⅰ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桂芬

作者: 王玉生;郭建洋;冼晓青;万方浩;张金良;王福莲;张亚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根萤叶甲;SS-COⅠ标记;种特异性引物;快速鉴定;分子检测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109-115+1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COⅠ, SS-COⅠ),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通过提取10种/生物型叶甲DNA和通用型引物扩增测序,获得其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并比对分析设计1对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引物(DvvZCE1/DvvZCF1),其扩增片段为462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只对玉米根萤叶甲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常见叶甲类害虫,包括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黄曲条跳甲、油菜蚤跳甲、黄点直缘跳甲、莲草直胸跳甲、枸杞负泥虫以及褐足角胸叶甲的棕黄型和蓝绿型没有扩增能力,该对引物不仅对成虫有很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2龄幼虫以及成虫残体(包括触角、头部、胸部、腹部、前足、后足)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02.73 pg/μL(相当于1/122 880头雌性成虫)。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在其口岸检疫,以及有效阻截中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435.132

  • 相关文献

[1]入侵害虫梣粉虱的种特异性SS-COI检测技术. 王玉生,冼晓青,万方浩,邵嘉文. 2017

[2]美洲斑潜蝇SS-PCR检测技术研究. 刘万学,郭建英,吕志创,万方浩,申香菊. 2012

[3]入侵害虫梣粉虱的种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 王玉生,冼晓青,万方浩,邵嘉文. 2017

[4]基于种特异性COI标记的花生蚜快速鉴定技术. 鞠倩,曲明静,杜龙,薛明,梁景华,许婷婷,姜晓静. 2019

[5]双钩巢粉虱的种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 郭建洋,王瑞,杨婷,李小凤,郭建英,曹凤勤,张金良,万方浩. 2013

[6]重大潜在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SS-COⅠ快速检测技术. 刘万学,郭建洋,张毅波,万方浩. 2013

[7]基于种特异性COI标记的新入侵种甘蓝粉虱快速鉴定技术. 郭荣,张金良,万方浩,杨锦,张桂芬. 2015

[8]利用种特异性COI引物(SS-COI)鉴别扶桑绵粉蚧. 李小凤,万方浩,张桂芬,张金良. 2013

[9]桑粉虱种特异性引物筛选. 柴建萍,江秀均,倪婧,罗雁婕,白兴荣. 2017

[10]河北省大豆孢囊线虫分子鉴定及其分布. 彭德良,曹克强. 2005

[11]利用SSR标记检测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种子的纯度. 胡兴雨,黄犀,陈忠明,王伟民,张红生. 2006

[12]鸡粪便来源大肠杆菌的质谱法快速鉴定及聚类分析. 张玲,常江,曹刘杰,杨华,夏效东,唐标. 2018

[13]基于种特异性COI标记的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一步双重快速鉴定技术. 张蓉,王玉生,杨丽梅,万方浩,张桂芬. 2019

[14]转基因抗虫棉田间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周玉,王留明,张学坤,王家宝,王胜利. 2000

[15]乌龙茶品种金牡丹杂交后代早期单株鉴定及SSR分子标记筛选. 陈志辉,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陈常颂. 2017

[16]茶树腋芽多倍体诱导与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翟秀明,唐敏,邬秀宏,罗红玉,侯渝嘉. 2018

[17]牛牌19大白菜杂交种种子纯度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刘栓桃,张志刚,王立华,王荣花,李巧云,赵智中. 2020

[18]红甜菜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 刘乃新,马龙彪,徐欣,邹兰兰,吴则东. 2016

[19]基于ITS2和SNP技术鉴定浙江铁皮石斛的初步研究. 陈文强,汪小福,陈笑芸,彭城,徐俊锋,蔡健. 2021

[20]可用于黑刺粉虱快速鉴定的SCAR分子标记技术. 万方浩,张桂芬.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