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秆大豆黑河51大垄密栽培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显元

作者: 刘显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矮秆大豆;黑河51;大垄密;垄三栽培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9 年 009 期

页码: 37-41

摘要: 大豆矮秆新品种黑河5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新选育的品种,为研究其良种良法大垄密高产高效综合配套集成技术模式,特设置保苗45万、55万、65万株·hm-2三个密度,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大面积验证及示范展示,测定了各物候期大豆株高、结荚高度、单位面积植株鲜重、单位面积植株干重、叶面积指数、倒伏程度、大豆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株高、结荚高度、单位面积植株鲜重、单位面积植株干重、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随密度增加,倒伏程度加重,保苗65万株·hm-2时产生严重倒伏,导致减产;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呈现减少趋势,但单株粒数*密度*百粒重呈增加趋势;在不产生严重倒伏情况下,大垄窄行密植有增产的趋势,高密度比低密度增产效果好,以保苗55万株·hm-2为最好.黑河51在红色边疆农场保苗株数55万株·hm-2大面积验证与示范展示,大垄窄行密植和生产上主推的60cm垄距30万株·hm-2保苗株数垄三栽培模式对照,产量分别为2 922.16和2 430.31kg·hm-2,增产491.85kg·hm-2,增产幅度为20.24%,增收1 385.21元·hm-2.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矮秆大豆黑河51号小垄密栽培模式的探讨. 刘显元,米刚. 2023

[2]黑河51遗传背景及高产栽培模式. 朱海芳,闫洪睿,贾鸿昌,马明,姜连生,吴振明,韩德志. 2017

[3]浅析大豆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大垄密. 高玉华,刘鹏. 2013

[4]矮秆大豆品种吉密豆1号的选育报告. 刘宝泉,闫昊,胡桂芳,王博. 2008

[5]矮秆大豆品系合交9525-1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子粒形成的研究. 张敬涛,王成,王谦玉,郑天琪,刘文波,窦河. 2002

[6]密植条件下矮秆大豆合交9525-1生育动态分析. 张敬涛. 2000

[7]航天大豆品种金源55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房树彬,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贾鸿昌,吴振明,韩德志. 2017

[8]合丰42号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胡喜平. 2005

[9]垄上双行插装式排种器性能试验研究初报. 赵宇,陈海涛,王业成,姜峰,闫洪睿. 2013

[10]不同播种及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闻艳. 2004

[11]极早熟大豆黑河50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韩德志.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