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形绿茶降苦涩关键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藩

作者: 黄藩;张翔;王迎春;罗凡;胥亚琼;王高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扁形绿茶;苦涩味;杀青;足火;正交试验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23 年 13 卷 012 期

页码: 53-59

摘要: 为优化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足火(干燥)工艺并降低其苦涩度,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茶汤苦涩味和干茶色泽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酚氨比、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最佳工艺参数为:杀青前茶坯含水量74%、杀青温度320℃、杀青时间8 min;足火前茶坯含水量15%、足火温度80℃、足火时间40 min.相比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利用优化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感官审评滋味评分提高了4分,酚氨比降低了0.22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376%,儿茶素总量增加了5.7%,苦涩味指数降低了1.12.该结果为扁形绿茶标准化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分类号: S609.2

  • 相关文献

[1]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关键加工工艺优化. 桂安辉,叶飞,龚自明,高士伟,刘盼盼,王胜鹏,郑鹏程,滕靖,王雪萍,郑琳,冯琳. 2021

[2]槐米滚筒杀青干燥工艺的优化. 边俊生,仲丽佳,李红梅,郭洪,李云龙,胡俊君,王梅芳,仪鑫. 2017

[3]祁门红茶初制中的干燥工艺研究. 徐奕鼎,丁勇,黄建琴,王烨军,方吴云,苏有健,雷攀登,夏先江. 2013

[4]贵州扁形绿茶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郑文佳,沈强,郑道芳. 2011

[5]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桂安辉,高士伟,叶飞,龚自明,郑鹏程,王胜鹏,刘盼盼,王雪萍,滕靖,郑琳. 2020

[6]扁型绿茶加工急冷技术及加工设备的研究. 肖宏儒,钟成义,宋卫东,李德权,刘屏. 2008

[7]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相关性分析. 桂安辉,叶飞,王胜鹏,高士伟,郑鹏程,刘盼盼,王雪萍,滕靖,郑琳,冯琳. 2022

[8]代表性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化学品质特征解析. 许继业,彭佳堃,蔺志远,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2023

[9]基于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关键技术研究. 俞燎远,尹军峰,陈建新,陈根生. 2019

[10]引进晒青、摇青工艺降低夏秋红茶苦涩味的研究. 杨拥军,钟兴刚,粟本文,李彦,谭正初. 2014

[11]闷黄工艺对夏季原料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钟应富,罗红玉,杨娟,张莹. 2016

[12]单宁酶降低速溶绿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的研究. 杨军国,欧鸥,陈泉宾,王丽丽,王秀萍,陈林. 2015

[13]出口炒青绿茶品质提升技术研究. 林智,尹军峰,吴剑民,汤玉平,谭俊峰,权启爱. 2004

[14]黄山毛峰茶呈味物质冲泡浸出与滋味形成的研究. 刘亚军,范明慧,闫航宾,刘屹阳,侯晓晗,肖梦暄,黄仪鹏,戴前颖,高丽萍,夏涛,赵敬娟,付周平. 2023

[15]“老字号”龙井茶独特的品质与西湖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的联结. 鲁成银. 2015

[16]夏秋季茶园覆盖遮阴的综合效应. 王雪萍,马林龙,刘盼盼,郑鹏程,高士伟,叶飞,滕靖,王胜鹏,郑琳,龚自明. 2018

[17]日本烟草调制的研究Ⅰ、烤烟烘烤条件与香气吃味的关系. 茆寅生. 1986

[18]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杨拥军,钟兴刚,李彦,粟本文,谭正初. 2014

[19]利用砂梨多酚氧化酶减少夏秋红茶苦涩味研究. 叶飞,高士伟,郑鹏程,王雪萍,李传忠,龚自明. 2012

[20]龙眼酒的生产与研究. 姚荣清,梁世中,刘学铭,吴继军.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