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品种藜麦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的适宜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钊

作者: 杨钊;刘文瑜;黄杰;魏玉明;谢志军;李琦;杨发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藜麦;黄土高原;适宜性评价;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24 期

页码: 21-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和利用不同藜麦品种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的适宜性,以6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在观察其物候期的基础上对13项农艺性状指标、产量性状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藜麦品种进行适宜性种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的生育期均有所差别,基本从开花期就初显端倪。不同品种藜麦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后其性状表现中除了水分含量指标之外,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并且各指标间均存在相关性,其中产量除与倒伏率间呈负相关外,与其他生长指标间均呈正相关,且与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间的关联程度更高。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结果显示,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藜麦较佳的品种(系)名称依次分别为陇藜5号、LXM、台湾红藜、陇藜3号、陇藜7号、C07。聚类分析后可将6个品种(系)分为3类,分别为以矮秆为特征的陇藜5号、LXM和C07等品种(系),以株型为特征的陇藜7号和陇藜3号等品种,及以产量为代表的台湾红藜。各藜麦品种(系)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后表现出的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以收获产量为目标的情况下可根据藜麦的主穗长度、主穗直径等株型性状进行选择。台湾红藜的优异表现可作为黄土高原藜麦规模化种植及地方品种种质创新的优良品种。

分类号: S519

  • 相关文献

[1]藜麦种质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逄鹏,张智勇,李立军,齐冰洁,郭占斌. 2020

[2]甘肃高寒区藜麦种质资源的适应性评价. 黄杰,杨发荣,魏玉明,刘文瑜,谢志军. 2024

[3]38份藜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黄杰,刘文瑜,吕玮,魏玉明,金茜,杨发荣. 2018

[4]青海47份藜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陈翠萍,闫殿海,左皓南,高森,张书苗,刘洋. 2021

[5]不同胡麻品种(系)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差异分析. 杨治伟,钱爱萍,张炜,栾勇,曹秀霞. 2021

[6]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贵州黔东南红酸汤品质的综合评价. 陈菊,陆敏,黄正连,王雪雅,李文馨,殷勇,何建文. 2023

[7]饲料级腐植酸钠品质及重金属指标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卜庆状,郝晓莉,李丽娜,陈芳,张馨予. 2021

[8]刺梨果汁类产品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王红林,解璞,尚雪英,王梦柳,宁祎,罗会,陈健. 2023

[9]13种藜麦萌发期抗逆性综合评价. 王志恒,黄思麒,李成虎,周吴艳,胡韩,徐中伟,马维亮,魏玉清. 2021

[10]基于表型性状的藜麦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唐力为,代沙,蔺雨阳,任尧,李倩,吕婉茹,张洁,补雪梅,蒋云. 2022

[11]中国北部藜麦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胡一波,杨修仕,陆平,任贵兴. 2017

[12]中国北部藜麦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胡一波,杨修仕,陆平,任贵兴. 2016

[13]新疆野苹果加工制汁适宜性评价研究. 闫鹏,韩立群,刁永强,许正,梅闯,王继勋. 2016

[14]31份藜麦种质农艺性状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姚佳,杨发荣,刘文瑜,黄杰,魏玉明,杨超,刘欢. 2024

[15]26份黄麻种质资源产量性状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及其评价. 张加强,陈常理,骆霞虹,金关荣. 2016

[16]41份非洲地区和我国湖北蚕豆种质资源产量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吕春雨,廖芳丽,陈宏伟,李莉,万正煌,朱珍珍,沙爱华,焦春海. 2018

[17]不同绿豆品种(系)的光合特性及综合评价. 杨学乐,王素华,张璐,李基光,王艳兰,胡丽琴,何录秋. 2024

[18]104个粳稻品种(系)的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良种质资源筛选. 张志鹏,李菁,林参,王兴龙,严卫古,朱明超. 2022

[19]南通扁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姜永平,邱海荣,章洪娟,宋益民. 2015

[20]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高金锋,张慧成,高小丽,卓嘎,柴岩,李瑞国,冯佰利.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