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力下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范立慧
作者: 范立慧;徐珊珊;侯朋福;薛利红;李刚华;丁艳锋;杨林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基蘖肥比例;地力水平;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利用率;分蘖动态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6 年 49 卷 10 期
页码: 1872-18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地力条件下,水稻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探明水稻高产适宜的基蘖肥运筹比例以及其是否受土壤地力条件的影响。【方法】选用武运粳23号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5种基蘖肥运筹比例R_1(10﹕0)、R_2(7﹕3)、R_3(5﹕5)、R_4(3﹕7)、R_5(0﹕10)在2种地力水平(高地力、低地力)下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低地力土壤下,随着蘖肥比例的增加,分蘖速度先增加后减少,高峰苗数降低,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率及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基蘖肥比例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以3﹕7最佳,施氮量240 kg·hm~(-2)时以5﹕5最佳,此时产量及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可达13.12、13.16 t·hm~(-2)及27.00、29.28 kg·kg~(-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高地力土壤中,随着蘖肥比例的增加,穗数先增加后减少,穗粒数呈现增加的趋势,产量、氮素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呈现减少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高地力条件下的分蘖发生速率大于低地力条件,达到高峰苗时间缩短,高峰苗数高于低地力条件。高地力条件下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有利于后期向籽粒中转运光合产物,因此结实率和千粒重要高于低地力条件,从而导致高地力条件下产量整体高于低地力。在2种地力条件下,不施基肥(R_5)处理的分蘖数及高峰苗数最低,分蘖发生时间推迟,表明基肥对于水稻实现分蘖快发、早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基肥用量的增加,分蘖发生时间缩短,缓苗加快,但是蘖肥期氮素供应不足,分蘖速率降低,使得群体到达有效穗数的时间延长。合理协调基肥和蘖肥的比例,低地力条件下基肥用量以50—60 kg·hm~(-2)、基蘖肥比例为1﹕1时,可保证高产的同时减少总氮肥用量(从300 kg·hm~(-2)降低到240 kg·hm~(-2))。【结论】基蘖肥运筹比例对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因地力水平的差异而不同,并受总施氮量的影响。在低地力下要保证高产并减少氮肥用量,必须注重基蘖肥的合理运筹,保证一定量的基肥投入,并调整好基蘖肥比例。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水稻磷肥减施潜力研究. 胡丹丹,李大明,余喜初,叶会财,宋惠洁,胡志华,胡惠文,柳开楼. 2021
[2]不同施氮水平和抛栽密度对杂交稻中浙优634分蘖动态的影响. 叶万余,何永祥,董丽兰,余永国,韦汉文,黎耀军. 2011
[3]不同肥密水平对东北粳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侯国强. 2014
[4]不同耕作方式和施肥处理对冬水田土温、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秦鱼生,喻华,冯文强,高原,涂仕华. 2012
[5]氮素及栽培密度影响水稻分蘖动态的机制. 田广丽,周毅,孙博,张瑞卿,周新国,郭世伟. 2018
[6]宁夏稻作区水分胁迫对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冯伟东,马建平,曾宝安,王淑梅,王晓萍,刘立丰,冒海军. 2017
[7]陕西关中麦区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演变. 王成社,刘录祥,谢彦周,许喜堂,魏红升,张小燕. 2018
[8]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王永军,孙其专,杨今胜,王空军,董树亭,袁翠平,王立春. 2011
[9]中高地力水平下谷子N、P、K肥效应研究. 陈二影,秦岭,丛新军,杨延兵,李国瑜,孔清华,管延安. 2019
[10]晋南棉花产量与地力水平及群体密度关联性探讨. 杨苏龙,石跃进,史俊东,王慧杰,席凯鹏,张卫民,席吉龙,陶民刚,南建福. 2012
[11]钾对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朱艳,王绍华,曹卫星. 2009
[12]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何佳芳,肖厚军,黄宪成,周琴,胡德平. 2010
[13]增苗减氮对稻田氮素流失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谷学佳,王玉峰,孙阳,周雪全,曾媛,王军,司洋. 2021
[14]超高温堆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水稻产量的机理. 曹云,黄红英,吴华山,徐跃定,陈应江. 2020
[15]猪粪与氮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郑网宇,吴园园,张辉,宁运旺,马洪波,汪吉东,张永春,艾玉春. 2019
[16]缓释氮比例对一次性施肥单季晚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张金萍,陈照明,王强,马军伟,俞巧钢,叶静,马进川,孙万春,潘建清. 2021
[17]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稻田氮素形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李冬初,李菊梅,徐明岗,秦道珠,申华平. 2004
[18]3种酰胺类除草剂与尿素混用的效应及安全性评价. 陈军,柏连阳,李广领. 2006
[19]氮素处理对水稻浙粳22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生育后期与叶片光合特性间的关系. 陆艳婷,张小明,黄福灯,叶胜海,李春寿,金庆生. 2013
[20]不同新型肥料对江淮地区水稻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吴萍萍,李录久,耿言安,姚文麒.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一种兼顾吸附性和回收性的纤维状除P吸附剂
作者:刘睿谦;赵英杰;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纤维状吸附剂;快速吸附;分离性能;除P;镁改性
-
陆生蔬菜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以及水体、根系细菌群落分析
作者:周佳林;段婧婧;王宁;李明;陈小锋;薛利红
关键词:陆生蔬菜浮床;16S rDNA;功能基因;反硝化作用
-
秸秆和肥料管理措施对太湖流域水稻种植氮流失的影响
作者:俞映倞;钱聪;杨梖;杨林章;何世颖;薛利红
关键词:氮流失;水稻;秸秆;肥料;径流;下渗;侧渗
-
吸咐磷后的镧改性秸秆替代化学磷肥施用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作者:陈新宇;杨智;杨梖;俞映倞;汤婕;周丹一;任卓;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镧改性秸秆;磷形态;面源污染;小麦
-
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稻田有机碳和氮磷的排放特征
作者:赵家阳;于建光;于孟康;王宁;郭智;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稻田;秸秆;减施氮肥;田面水;有机碳;氮磷
-
一步法制备磁性PEI-Fe3O4/La(OH)3去除微污染水体中磷的研究
作者:张一凡;徐行行;成家辉;宋小宝;杨梖;薛利红;何世颖
关键词:微污染水体;磷酸盐;氢氧化镧;四氧化三铁;聚乙烯亚胺;吸附机制
-
不同耕作灌溉和有机肥替代下稻田有机碳和氮磷潜在排放特征
作者:赵家阳;于孟康;马玉珠;段婧婧;于建光;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耕作条件;有机肥;浅水灌溉;翻耕;田面水;有机碳;氮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