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伟光
作者: 杨伟光;韩立军;牟金明;高士杰
作者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
关键词: 高粱;粒重;遗传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1 年 27 卷 05 期
页码: 627-6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 2组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和 组增广 NC 设计研究了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 ,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 ,加性效应更为重要 ;有 3个主效基因控制着粒重的遗传 ,大粒对小粒为显性 ,且有超显性遗传 ;雌亲 (不育系 )和雄亲 (恢复系 )的显性、隐性基因频率有极显著差异 ,但不育系间无差异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刘金波,胡文德,王宝祥,杨波,方兆伟,秦德荣,徐大勇. 2014
[2]抗黄矮病小麦品系粒重遗传特性研究. 曹亚萍. 2005
[3]抗黄矮病小麦品系粒重遗传特性研究. 曹亚萍,张明义,范绍强,宁东贤,王全亮. 2004
[4]7个弱筋小麦品种千粒重的遗传分析. 姚金保,杨学明,姚国才,钱存鸣. 2007
[5]水稻粒重的粒位效应及遗传分析. 张亚东,王才林,林静,张宏根,汤述翥. 2007
[6]高粱穗部7个性状的遗传分析. 侯荷亭,侯旭东,仪治本,王良群. 1997
[7]高粱淀粉遗传初探. 李爱军,史红梅,李作一. 2011
[8]中国高粱地方品种茎粗的遗传研究. 栾金花,林秀云,马惠华. 1997
[9]高粱叶角遗传研究. 周紫阳,赵雪梅,李光华,石贵山,王江红,马英慧. 2006
[10]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及遗传研究. 曹如槐,王晓玲,任建华,南城虎. 1988
[11]高粱出苗能力的遗传研究. 庾正平,任建华. 1986
[12]高粱胚乳性状的遗传研究. 王桂梅. 1987
[13]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14]利用4个姊妹近等基因系群体定位水稻粒重和粒形QTL. 姚国新,李金杰,张强,胡广隆,陈超,汤波,张洪亮,李自超. 2010
[15]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16]玉米单株农艺性状与粒重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赵晓燕. 2011
[17]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 文廷刚,陈昱利,杜小凤,吴传万,钱新民,吴雪芬,王伟中. 2014
[18]水稻强优势恢复系9311粒重的诱变改良. 陈忠明,王秀娥. 2005
[19]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20]杂交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对其活力影响的初步分析. 林梦倩,薛陶,胡帅栋,曹栋栋,纪昊,赵光武.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中国粒用杂交高粱的绿色革命
作者:陈冰嬬;唐玉劼;张丽霞;周宇飞;于淼;石贵山;王新鼎;李扬;高士杰;陆晓春;王鼐;刁现民
关键词:高粱;株高;矮秆;矮化种质;矮化基因/QTL
-
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作业效果研究
作者:陈立才;王康军;潘松;欧阳淑珍;贺捷;周明;杨伟光;吴罗发
关键词:南方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耕作质量;机插质量;群体质量
-
基于便携式蜜柚光谱仪的金沙柚叶片氮含量监测模型研究
作者:李艳大;曹中盛;潘玉霞;孙滨峰;黄俊宝;杨伟光;彭忻怡;舒时富;叶春
关键词:金沙柚;叶片氮含量;便携式蜜柚光谱仪;光谱监测;模型
-
春播早熟区高粱杂种优势群及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作者:陈冰嬬;于淼;葛占宇;李洪奎;黄炎;李海青;石贵山;谢利;徐宁;闫峰;高士杰;周紫阳;王鼐
关键词:高粱;亲本系;单核苷酸多态(SNP);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
-
高粱雄性不育系吉2055A的创制与应用
作者:杨微;高悦;李继洪;高士杰
关键词:高粱;不育系;吉2055A;创制;应用
-
60Co-γ射线辐射对蒙农杂种冰草性状的影响
作者:高海娟;刘泽东;孙蕊;王晓龙;杨伟光;闫伟红
关键词:蒙农杂种冰草;60Co-γ射线辐射;农艺性状;干草产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
南方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起浆机设计与试验
作者:陈立才;王康军;吴罗发;杨伟光;欧阳淑珍;潘松
关键词:南方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起浆机;粉碎起浆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