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遥感的冬小麦拔节期长势监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卫国

作者: 李卫国;赵春江;王纪华;刘良云;宋晓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拔节期;TM影像;监测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7 年 27 卷 03 期

页码: 163-1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给小麦调优栽培提供信息支持,利用卫星影像信息结合地面试验数据,通过分析小麦拔节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以及植株氮素含量三个群体质量指标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的小麦群体质量指标监测模型。结果表明,NDVI与叶面积指数和植株氮素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8483和0.8238),与地上部生物量间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R2=0.7746)。RVI与叶面积指数和植株氮素含量呈线性正相关(R2=0.7651和R2=0.78),而与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2=0.8277)。利用不同的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监测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0.19、106.13 kg.ha-1和0.136%,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监测性和通用性。因此,在拔节期可以利用NDVI对叶面积指数和植株氮素含量进行监测,对地上部生物量的监测则以利用RVI数据较好。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基于TM影像的冬小麦苗期长势与植株氮素遥感监测研究. 李卫国,王纪华,赵春江,童庆禧,刘良云. 2007

[2]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冬小麦籽粒淀粉含量监测研究. 李卫国,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郭文善. 2007

[3]利用多时相TM影像进行作物分类方法. 马丽,徐新刚,贾建华,黄文江,刘良云,程一沛. 2008

[4]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稻群体长势. 李卫国,王纪华,赵春江,黄文江. 2008

[5]基于多时相TM影像的冬小麦面积变化监测. 崔方宁,宋晓宇,孙宝生,王纪华. 2012

[6]基于NDVI和氮素积累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 李卫国,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宋晓宇,童庆禧. 2008

[7]基于ISODATA法的冬小麦产量分级监测预报. 李正金,李卫国,申双和. 2009

[8]基于ISODATA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分级监测. 李卫国,李正金,王纪华,黄文江,郭文善. 2009

[9]基于Landsat/TM遥感的冬小麦长势分级监测研究. 李卫国,李花,王纪华,黄文江. 2010

[10]基于Landsat TM影像的冬小麦拔节期主要长势参数遥感监测. 谭昌伟,王纪华,朱新开,王妍,王君婵,童璐,郭文善. 2011

[11]黄淮麦区冬小麦拔节期的时空变化研究. 钟秀丽,王道龙,李玉中,赵鹏,闫旭宇,孙忠富. 2007

[12]冬小麦品种抗霜力鉴定与霜冻害防御新对策. 钟秀丽,王道龙,李茂松. 2006

[13]拔节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闫永銮,郝卫平,梅旭荣,白清俊,刘琳. 2011

[14]冬小麦生长对拔节期复水的形态响应. 陈晓远,罗远培,高志红. 2000

[15]拔节期灌水对冬小麦根重与产量的影响. 安永芳,关军锋,及华,孙玉龙,李广敏. 2005

[16]冬小麦拔节期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胡乔玲,刘峻明,王春艳,王鹏新,黄健熙. 2013

[17]华北冬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水分胁迫的WUE效应研究. 闫永銮,郝卫平,白清俊,梅旭荣,刘琳. 2012

[18]黄淮麦区小麦拔节后霜害的风险评估. 钟秀丽,王道龙,李玉中,赵鹏,闫旭宇,孙忠富. 2007

[19]基于SPOT-5影像的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及氮积累量监测. 王备战,冯晓,温暖,郑涛,杨武德. 2012

[20]冬小麦生长对拔节期复水的形态响应. 陈晓远,罗远培,高志红.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