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利用研究及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骏

作者: 朱仁山;李绍清;李阳生;余金洪;黄文超;朱英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种质创新

期刊名称: 科学通报

ISSN: 0023-074X

年卷期: 2016 年 35 期

页码: 3813-38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自杂交水稻研究50年来,红莲型杂交水稻采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相结合的模式为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 H79位于线粒体基因atp6下游,编码79个氨基酸,具细胞毒性,与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Ⅲ的蛋白亚基互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互作可能引起ROS的上升而导致花粉败育.对两个育性恢复基因Rf5,Rf6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PPR基因均不能与不育基因转录本直接互作,其中RF5与GRP162及RFC3等蛋白互作,以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加工不育基因转录本,而RF6与HXK6互作,形成新的蛋白复合体,二者育性恢复通路各自独立.以不育基因orf H79为分子标记,创制出一批新的红莲型细胞质不育系;以恢复基因Rf5,Rf6为分子标记,筛选出一批双恢复基因强恢复系,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红莲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红莲优6,粤优938和珞优8号等.红莲型杂交稻在中国长江流域、华南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孟加拉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引种推广并表现优异,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红莲型杂交稻不育系珞红3A及其组合珞优8号的选育与利用. 刘文军,李绍清,朱英国. 2013

[2]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粤优938的选育与利用. 仲维功,缪炳良. 2001

[3]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进展. 陈倩,洪广成,胡骏,秦小健. 2018

[4]K-19小麦雄性不育-育性恢复体系的研究. 程俊源,孙国庆,刘录祥,赵林姝,吕秀霞. 1996

[5]水稻CMS-DA育性恢复基因定位及其互作分析. 谢建坤,庄杰云,樊叶杨,屠国庆,夏英武,郑康乐. 2002

[6]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中的核质互作研究进展. 李鹏,李新华,张锋,邱登林. 2008

[7]棉花恢复系中含有26S rRNA序列的GH18Rorf392基因克隆. 吴巧雯,宋洋,张锐,王远,郭三堆. 2008

[8]水稻CMS-DA育性恢复基因定位及其互作分析. 谢建坤,庄杰云,樊叶杨,屠国庆,夏英武,郑康乐. 2002

[9]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危文亮,王汉中,刘贵华. 2005

[10]K-19小麦雄性不育-育性体系的研究. 程俊源,孙国庆,刘录祥,赵林姝,吕秀霞. 1996

[11]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与利用. 肖松华,刘剑光,吴巧娟,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 2008

[12]甘蓝型油菜NC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性相关线粒体DNA片段的分离与克隆. 危文亮,王汉中,刘贵华. 2007

[13]病毒诱导棉花PPR基因沉默载体构建及其转化. 郭立平,戚廷香,王海林,张学贤,唐会妮,乔秀琴,吴建勇,邢朝柱. 2015

[14]棉花恢复系中含有26SrRNA序列的GH18Rorf392基因克隆. 吴巧雯,宋洋,张锐,王远,郭三堆. 2008

[15]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实施成效——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 杨惠杰,郑家团,谢华安. 2017

[16]杂交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可恢性的配合力分析. 王文明,周开达,文宏灿,郑家奎. 1995

[17]胞质效应在杂交水稻主要数量性状上的多样性. 周开达,文宏灿,郑家奎,朱永川,袁国良,万先齐. 1997

[18]杂交粳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王才林,汤述翥,汤玉庚. 1998

[19]广东普通野生稻雄性不育性的利用研究. 刘雪贞,潘大建,吴惟瑞,黄巧云,范芝兰. 2001

[20]基因性雄不育在杂交种生产上的应用进展. 岳国臣,王清发.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