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封科
作者: 杨封科;何宝林;高世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化;甘肃;粮食;方向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5 年 26 卷 03 期
页码: 930-9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甘肃省气候自1986年起向整体暖干化、局部暖湿化转型突变.与1960年相比,转型后2010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平均降水量减少了28 mm,干旱半干旱区南移约50 km.气候变暖使甘肃省主要作物生育期有效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熟性、布局和种植制度改变,宜种区和种植海拔增加,多熟制北移,夏粮面积缩小,秋粮面积增大.弱冬性、中晚熟品种逐步取代强冬性、中早熟品种,有利于提高光温利用率,增加产量.暖湿型气候增加了绿洲灌区作物的气候生产力,暖干型气候降低了雨养农业区的气候产量,水分和肥力条件是决定因素.以提高有限降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改善和提升土壤质量及肥力为核心,选育强抗逆、弱冬性、中晚熟、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种,建立适温、适水的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是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粮食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
分类号: S162.53
- 相关文献
[1]粮食作物育种方向探讨——以河南省为例(英文). 解宗方. 2012
[2]江西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成效及趋势. 余艳锋,周海波,彭柳林. 2019
[3]河南省粮食作物育种方向的选择. 解宗方. 2013
[4]2014年4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张秀敏,刘阳. 2014
[5]甘肃马铃薯种植布局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鹤龄,王润元,张强,吕晓东,牛俊义,赵鸿. 2012
[6]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均衡分析. 黄德林,李喜明,李新兴. 2016
[7]近30年中国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 钟新科,刘洛,徐新良,游松财. 2012
[8]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国粮食安全及经济增长研究——基于静态多区域农业一般均衡模型. 黄德林,李新兴. 2016
[9]河北省种植业技术发展轨迹与未来方向策略. 杨金深. 2001
[10]抓住机遇 大力推进我省新的农业科技革命:Ⅲ.湖南新农业科技革命的战略目标,. . 1998
[11]我国鹅遗传资源保护和育种现状、方向及未来策略. 何大乾. 2010
[12]辽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现状及研究方向. 王福义,裴泽莲,程晋,钟钢,蔡兴隆,杨方. 2011
[13]从产业层位和资源利用谈河北农业发展的技术方向. 杨金深,孙世刚. 1999
[14]基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农业环境科技创新探索. 王农,周莉,王跃华,闫立金,王倩. 2015
[15]天津市设施园艺科研的方向与重点. 郭郢,赵恒,刘耕春. 2009
[16]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陈建国,陈琳. 2005
[17]浅析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与优化. 张鑫. 2019
[18]甘肃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现状及绿色发展方向. 白滨,李瑞琴,于安芬,张少明. 2019
[19]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建设分析. 周灿芳,梁俊芬,黄红星. 2020
[20]湘鄂赣农业资源与专业化区域化方向. 邝婵娟.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降雨年型黑膜垄作对土壤水肥环境及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作者:杨封科;何宝林;董博;王立明
关键词:黑膜垄上微沟耕作;水肥平衡;互作效应;产量;WUE;经济效益
-
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王立明;陈光荣;杨如萍;张国宏;杨封科
关键词:旱作大豆;覆膜方式;生长发育;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
膜下秸秆还田添加腐解剂对旱地土壤碳氮积累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作者:杨封科;何宝林;张国平;张立功;高应平
关键词:秸秆还田;全膜双垄耕作;腐解剂;碳氮积累;土壤肥力性状
-
土壤培肥与覆膜垄作对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杨封科;何宝林;张国平;张立功;高应平
关键词:覆膜垄作;土壤培肥;增效;肥料偏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
-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的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作者:侯慧芝;高世铭;张绪成;王德贵
关键词: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耗水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微垄沟穴播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侯慧芝;高世铭;张绪成;王德贵
关键词:全膜覆盖微垄沟穴播;冬小麦;贮水量;耗水特性;产量;西北黄土高原
-
膜下秸秆还田双垄种植对土壤养分平衡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杨封科;何宝林;张立功;高应平
关键词:全膜双垄;膜下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玉米;高效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