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杀菌剂丁吡吗啉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小霞

作者: 袁会珠;覃兆海;齐淑华;孙丽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丁吡吗啉;生物活性;番茄晚疫病;作用方式

期刊名称: 农药学学报

ISSN: 1008-7303

年卷期: 2007 年 9 卷 03 期

页码: 33-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丁吡吗啉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杀菌剂,化学名(E)-3-(2-氯吡啶-4-基)-3-(4-叔丁基苯基)-丙烯酰吗啉。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丁吡吗啉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等重要植物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对致病疫霉、辣椒疫霉、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38±0.06、0.72±0.05和4.44±0.03μg/mL,对古巴假霜霉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中浓度为5.33±0.05μg/mL;但其对尖镰孢萎蔫专化型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轮纹大茎点菌Macrophthoma kawatsukai、玉蜀黍赤霉Gibeberlla zeae的菌丝生长无抑制效果。用400μg/mL的丁吡吗啉药液喷雾处理番茄幼苗,分别在施药后1、3和8d接种致病疫霉的游动孢子,其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分别为94.2%、90.8%和78.1%,说明丁吡吗啉在防治番茄晚疫病中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和一定的持效期。

分类号: S482.2

  • 相关文献

[1]20%丁吡吗啉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防效的初步研究. 周夫辰,赵梅素,刘玉升,袁会珠. 2007

[2]丁吡吗啉对致病疫霉的作用机制初探. 袁会珠,覃兆海,陈小霞,齐淑华. 2007

[3]唇形科植物在害虫控制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首成英,赵晓珍,李冬雪,陈卓. 2018

[4]新型杀虫剂吡嗪酮(Pymetrozine)对褐飞虱、萝卜蚜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研究. 顾正远,肖英方,张存政. 2000

[5]β-环糊精对丁吡吗啉的包合作用. 王健,刘吉平,王明安,袁会珠,覃兆海. 2009

[6]丁吡吗啉与其苯基类似物的电子结构特征比较. 冯振高,李畅,袁会珠,覃兆海. 2010

[7]多功能性农用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 肖玉梅,李畅,周一卉,韩小强,万川,袁会珠,闫小婧. 2013

[8]新型杀菌剂丁吡吗啉对烟草黑胫病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徐传涛,彭勇,谢强,屈旭,冯超. 2018

[9]75%百菌清·锰锌水分散粒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周长勇,陈玉军,王宏宝,付佑胜,张凯. 2018

[10]多霸2诱导番茄挥发性物质及对番茄灰霉病和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何培青,柳春燕,李保强,陈靠山,刘克斋,李光友. 2005

[11]番茄晚疫病的识别与防治对策. 郝永娟,王万立,刘春艳,王勇. 2004

[12]新型复配剂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的田间防效. 陈瑾,田宝华,赖瑞联,吴如健. 2021

[13]温室温湿度环境数据库在番茄病害预测中的应用. 马丽丽,超兴,张志斌. 2007

[14]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 杨宇红,冯兰香,谢丙炎,冯东昕. 2003

[15]4种诱抗剂诱导番茄抗晚疫病的初步效果. 李少波,石延霞,刘君丽,谢学文,李宝聚. 2013

[16]氟铃脲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作用. 温广月,张穗,邹治,肖培英,杨晓,杨代金. 2009

[17]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控制植物疫病. 杨秀芬,杨怀文,简恒,刘峥,袁京京. 2004

[18]中国18省市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冯兰香,杨宇红,谢丙炎,冯东昕,杨翠荣. 2004

[19]几种农药对番茄晚疫菌的抑制效果初探. 杨琦凤,潘光辉,尹贤贵. 2007

[20]5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孟润杰,毕秋艳,韩秀英.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