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坡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阻控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磊

作者: 王磊;索琳娜;魏丹;丁建莉;郑云霞;苏刘燕;安志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径流;植被配置;面源污染;水土流失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研究

ISSN: 1005-3409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29-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8个差异化植被配置野外规模化径流小区的构建,探索自然降水环境下差异化植被配置给面源污染所形成的制约作用,其中主要参考5个指标,一是总氮(TN),二是总磷(TP),三是化学需氧量(COD),四是生物需氧量(BOD5),五是总有机碳(TOC),从而可为库区水土流失的治理防控供给一定借鉴作用。结果表明:(1)植物对于面源污染有着显著的控制效果,天然降雨条件下,减流作用最好的是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小区,平均减流作用为70.58%,板栗+雀麦(Bromus japonicus)最差,但相比板栗单种仍减流56%。(2)苦参、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薄荷(Mentha haplocalyx)、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和板栗的间作模式能有效地降低坡耕地的磷素流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和板栗间作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坡耕地的氮素流失。除雀麦和板栗间作小区外,其他间作模式小区,分别比对照小区径流水中的COD,BOD5,TOC消减率为29.10%~95.04%,31.49%~93.60%和16.76%~62.17%。(3)间作板栗+苦参对TN,TP等相关参数具有最优改善效果,可实现最佳配置效果,经过整体性评估从而得出,其具备最大推广价值。研究结果可为坡耕地生态阻控植物配置技术提供一定数据参考。

分类号: Q948%X52%X71

  • 相关文献

[1]不同农艺措施对巢湖沿岸坡耕地水土及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 王静,王允青,郭熙盛,吕国安,叶寅,丁树文. 2016

[2]辽西坡耕地防蚀技术研究. 李娜,纪冰祎,任媛媛. 2016

[3]茶园集中开发区水土流失特征研究——以槐植卡口站为例. 王义祥,杨冬雪,张燕,林金沟,李翠萍,陈锦辉. 2016

[4]秸秆覆盖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农田磷素流失的影响研究.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 2009

[5]广州郊区菜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 张威,艾绍英,姚建武,李盟军,杨丽娟. 2009

[6]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丁树文. 2010

[7]秸秆覆盖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农田氮素流失的影响研究.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 2011

[8]植物篱及过滤带防治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张雪莲,赵永志,廖洪,李晓娜,张国芳,文方芳,刘自飞,张梦佳. 2019

[9]三峡库区坡耕地免耕秸秆覆盖下氮磷流失特征. 李刚浩,夏颖,黄敏,范先鹏,吴茂前,程子珍,夏淑洁. 2023

[10]辽西山地果园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及效果研究. 任丽华,李晓阳,计保全,鲁杰,孙力. 2023

[11]植被恢复方式对红壤丘陵区弃土场植被生长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董焕焕,赵红,邓俊双,余小晴,谢劲松,廖原,孙滨峰. 2022

[12]通过径流观测估算磷风险评估指数. 刘月英,王秀芬. 2002

[13]梯田—草皮水道系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T.L.Chow,H.W.Recs,J.L.Daigle,舒乔生. 2000

[14]不同土壤添加剂对太湖流域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 潘复燕,薛利红,卢萍,董元华,马资厚,杨林章. 2015

[15]不同管理措施对黄壤坡耕地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 范成五,罗益,王文华,张邦喜,秦松,蔡景行. 2014

[16]荷兰有关利用植被过滤带控制径流中污染物的研究. 高鹏,于素荣,刘作新. 2002

[17]中国西南地区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措施探讨. 朱青,王兆骞,陈正刚,尹迪信,王文华. 2006

[18]杨麦间作系统对太湖流域土壤氮流失的削减效应. 褚军,薛建辉,金梅娟,吴永波,侍昊,徐艺倩. 2015

[19]辽西地区旱作农田微型集雨种植试验研究. 肖继兵. 2006

[20]农业管理措施对泥沙流失的影响. 刘焕德,孙洋.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