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沙群岛海域温跃层的季节变化及形成机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永青
作者: 田永青;黄洪辉;巩秀玉;余少梅;靖春生;高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南沙群岛海域;温跃层;风应力旋度;Ekman抽吸
期刊名称: 海洋学报
ISSN: 0253-4193
年卷期: 2017 年 39 卷 12 期
页码: 20-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调查数据及遥感数据揭示了2013年南沙群岛海域温跃层的季节变化特征,温跃层上界深度平均值春、夏、冬季基本一致,介于45~47m之间,秋季最大,达60m;温跃层厚度平均值夏、秋、冬季基本一致,介于85~87m之间,春季相对较小,为78m。温跃层强度平均值春、夏、秋、冬季几乎一致,介于0.13~0.15℃/m之间。调查海域温跃层上界深度季节变化的形成机理为:春季西深东浅的原因是西部受净热通量较小、大风速、负的风应力旋度以及中南半岛东部外海的中尺度暖涡和反气旋环流共同作用,东部近岸海域净热通量高值、风速相对较小及风应力旋度引起的Ekman抽吸效应共同控制;夏季深度分布较均匀的原因是10°N以北风致涡动混合强但受Ekman抽吸影响,10°N以南风致涡动混合弱但风应力旋度为负值;秋季深度较其他季节平均加深15m的原因是南沙群岛海域被暖涡占据,暖涡引起的反气旋式环流使得温跃层上界深度被海水辐聚下压;冬季正的风应力旋度产生的Ekman抽吸和冷涡引起的气旋式环流共同作用,使得温跃层上界深度较秋季平均抬升15m。
分类号: P731.24
- 相关文献
[1]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黑边鳍真鲨的年龄与生长. 舒黎明,李永振. 2006
[2]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藻华与水体层化的关系. 周正熙,于仁成,吕颂辉,管卫兵,周名江. 2016
[3]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温跃层对鳀鱼鱼卵垂直分布的作用. 万瑞景,赵宪勇,魏皓. 2009
[4]夏季白令海温跃层和中层冷水的分布特征. 陈聚法. 2000
[5]夏季北黄海不同性质悬浮体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张凯南,王珍岩,李文建,刘长华,阎军. 2017
[6]中西太平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关系. 杨胜龙,张忭忭,靳少非,樊伟. 2015
[7]大西洋中部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的关系. 杨胜龙,马军杰,张禹,化成君,戴阳. 2013
[8]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渔场水温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 杨胜龙,马军杰,伍玉梅,唐峰华,张衡,周甦芳. 2012
[9]基于表层及温跃层环境变量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比较. 郭刚刚,张胜茂,樊伟,张衡,杨胜龙. 2016
[10]中西太平洋大眼金枪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的关系. 杨胜龙,伍玉梅,张忭忭,张禹,樊伟. 2017
[11]黄海夏季水域沉降颗粒物垂直通量的研究. 张岩松,章飞军,郭学武,张曼平. 2004
[12]太平洋金枪鱼渔场关键次表层环境变量的季节变化. 杨胜龙,靳少非,吴祖立,崔雪森,张衡. 2015
[13]富水水库温度分层的调查研究. 危起伟,柯福恩,庄平,罗俊德,杨文华. 1991
[14]ADCP在水域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张辉,危起伟,杨德国. 2008
[15]基于Argo的西北太平洋公海柔鱼渔场垂直水温结构的变化特征. 唐峰华,杨胜龙,范秀梅,吴祖立,伍玉梅,崔雪森. 2019
[16]热带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关系. 杨胜龙,张禹,樊伟,戴阳. 2012
[17]异常气候下温跃层及时空因子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渔场分布的影响. 周为峰,陈亮亮,崔雪森,张衡.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南海西部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作者:张文博;黄洪辉;巩秀玉;刘华雪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稳定同位素;南海西部
-
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微生物介导植物响应高温胁迫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马娟;刘晓风;白寅霜;王高可;刘华;曾海娟;高璐;李晓锋;王金斌
关键词:高温胁迫;微生物;植物微生物互作;抗逆性
-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聚类的海水质量状况评价方法研究:以大亚湾为例
作者:赵连玲;刘华雪;饶义勇;廖秀丽;戴明;黄洪辉
关键词:大亚湾;海水质量评价;灰色关联度;层次聚类
-
上海地区夏季耐热青菜品种筛选
作者:沈海斌;高璐;于威;李晓锋;奚丹丹;张兆辉;朱红芳
关键词:青菜;耐热性;农艺性状;营养品质
-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研究
作者:汪慧娟;徐姗楠;张文博;黄洪辉;齐占会;程琪;刘华雪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渔业生物;珠江口
-
不结球白菜侵染霜霉病后的生理生化响应
作者:刘素莎;丁小涛;李晓锋;奚丹丹;高璐;朱玉英;朱红芳
关键词:不结球白菜;霜霉病;光合参数;生理指标
-
养殖池塘退塘还林初期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特征
作者:李玲云;韩婷婷;张黄琛;史荣君;齐占会;李俊伟;刘华雪;熊兰兰;黄洪辉
关键词:退塘还林;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土壤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