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高产玉米干物质与养分的积累分配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云鹏
作者: 侯云鹏;孔丽丽;蔡红光;刘慧涛;高玉山;王永军;王立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半干旱区;玉米产量;滴灌施肥;栽培模式;干物质;养分积累转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9 年 020 期
页码: 3559-35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群体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变化与转运分配特征,为区域春玉米滴灌施肥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6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乾安县进行定位试验,以农华101为材料,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分别设置农民栽培(FP)、高产栽培(HY)和超高产栽培(SHY)3种栽培模式.研究了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群体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转运与分配特征以及产量构成特性的影响.[结果]与FP模式相比,HY和SHY模式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16.0%和37.4%;穗粒数和百粒重低于FP模式,但单位面积穗数显著高于FP模式.HY和SHY模式较FP模式显著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并提高了开花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的比例(花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分别提高8.0%、23.3%、10.0%、33.9%和13.8%、42.6%、21.6%、44.6%).Logistic方程解析表明,HY和SHY模式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均高于FP模式(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提高6.9%、4.2%和23.8%、10.9%);且最大速率出现时间晚于FP模式.与FP模式相比,HY和SHY模式显著降低了玉米开花前养分转运率和转运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了开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开花前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7513-0.9840),其中开花后群体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高于开花前.[结论]与农户栽培模式相比,高产和超高产栽培模式在提高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的同时,推迟了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时间,进而使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有较高的干物质与养分积累,同时显著提高了玉米开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贡献率.因此,在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利用氮磷钾肥料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等管理措施,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是实现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方式周年覆盖对黄土高原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的调控效应. 吴杨,贾志宽,边少锋,王永军. 2018
[2]半干旱区不同补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冯艳春,黄日,李雪花,张丽华,郑金玉. 2020
[3]“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的研究. 曹昌林,宋旭东,董良利,吕慧卿,郝志萍. 2009
[4]黑龙江半干旱区糜子高产栽培模式. 闫锋,李清泉,董扬,季生栋,杨莹. 2021
[5]不同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邵千顺,王斐,王克雄,杨琳. 2019
[6]谷子(粟)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及对产量的贡献. 古世禄,马建萍. 2002
[7]渭北苹果园滴灌施氮肥对土壤氮迁移的影响. 李丙智,冯焕德,张黎,张永茂,张林森,韩明玉. 2013
[8]滴灌施肥条件下砂田设施甜瓜的水肥耦合效应. 马忠明,杜少平,薛亮. 2016
[9]滴灌施肥条件下设施蔬菜施肥效应研究. 李明悦,朱静华,廉晓娟,高伟,宁晓光,高贤彪. 2013
[10]滴灌施肥对菠萝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严程明,张江周,石伟琦,刘亚男,马海洋,李晓林. 2014
[11]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刘欣婷,王娟,候献飞,陈跃华,兰海燕,李强. 2017
[12]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 冯恩英,李莉婕,黎瑞君,孙长青. 2017
[13]滴灌减量施肥对设施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李传哲,马洪波,杨苏,许仙菊,张永春. 2019
[14]滴施自配水溶肥对甜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奚辉,陈喜靖,景金富,沈阿林. 2019
[15]滴施不同水溶肥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梁飞,王国栋,王克全,尤琦英,郭斌,张磊,曾胜和. 2018
[16]水肥一体化对红麻生长、纤维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英文). 王道波,黄维,刘永贤,汪羽宁,黄远林,宋岩. 2015
[17]滴灌施肥对果桑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邓真华,王军文,王亚威,王丰,余元善,胡桂萍,曹红妹,杜贤明. 2021
[18]荔枝滴施钾氮肥适宜比例及不同方式施肥效果的比较. 白翠华,周昌敏,王祥和,罗东林,朱陆伟,姚丽贤. 2021
[19]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李银坤,郭文忠,薛绪掌,乔晓军,王利春,陈红,赵倩,陈菲. 2017
[20]微生物菌剂对保护地草莓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张正球,刘晓梅,胡曙鋆,任立凯,张来振.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2023年我国马铃薯品种登记分析及发展建议
作者:庞泽;田国奎;王海艳;李凤云;潘阳;李明雪;王立春;魏晓双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登记;发展建议;展望
-
京尼平苷对盐碱胁迫下马铃薯试管苗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潘阳;王立春;田国奎;王海艳;李凤云;庞泽
关键词:盐碱胁迫;京尼平苷;马铃薯;渗透调节;抗氧化能力
-
基于转录组和WGCNA筛选小麦籽粒蛋白质累积相关调控基因
作者:潘丽媛;王永军;李海军;侯富;李菁;李丽丽;孙苏阳
关键词:普通小麦;籽粒发育;蛋白质含量;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转录因子
-
干旱缺水对陇中旱作区饲草型小黑麦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作者:侯云鹏;张明;文殷花;权小兵;王会蓉;周丽娜;沈慧;张健
关键词:干旱缺水;小黑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营养品质
-
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克新40的选育
作者:李凤云;王立春;田国奎;王海艳;娄树宝;潘阳;庞泽;丁凯鑫
关键词:马铃薯;新品种;克新40;中晚熟
-
还田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特征及其节肥潜力的影响
作者:刘熙明;袁静超;梁尧;刘剑钊;任军;高强;冯国忠;蔡红光
关键词:还田方式;还田量;腐解特征;养分释放
-
东北薄层黑土区协调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氮肥一次性投入阈值
作者:孔丽丽;尹彩侠;张磊;刘志全;侯云鹏;高洪军;徐新朋
关键词:黑土区;玉米产量;环境效应;控释氮肥;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