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的分离与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崔颖

作者: 崔颖;梁剑平;郭延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葛根;葛根素;提取;分离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9 年 37 卷 13 期

页码: 11-12+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筛选出适于工业化生产葛根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路线。[方法]用熔点、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鉴定提取的葛根素精品。[结果]葛根素精品的熔点为327~328℃,与葛根素标准品的熔点基本相同;在薄层色谱上,精品与标准品的斑点在紫外灯下均显蓝色荧光,Rf值均为0.31;精品的红外数据为IRUKMaBrx(cm-1):3 398、1 630、1 584、1 515、1 443、1 384、1 257、1 178、1 118、1 081、1 041,标准品的红外数据为IRUKMBaxr(cm-1):3 370、1 631、1 607、1 514、1 447、1 396、1 273、1 210、1 103、1 059、1 008;精品的核磁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相符;在250 nm处测定精品的吸光度,由回归方程计算出精品的葛根素含量为97%,液-液萃取法的葛根素精品的产率为1.41%。[结论]液-液萃取法分离纯化葛根素成本低,操作简单,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分类号: R284

  • 相关文献

[1]野葛根中提取分离葛根素的研究. 郭延生,魏彦明,梁剑平,崔颖. 2004

[2]葛根素的提取分离研究. 崔颖,梁剑平,郭延生. 2008

[3]粉葛中葛根素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潘俊,匡慕予,田浩,王瀚墨,张庭,杨芳,侯朝祥,李智敏. 2018

[4]葛根素提纯方法研究新进展. 王文亮,杜方岭,祝清俊. 2009

[5]巨大型蒲公英绿原酸提取工艺研究. 殷书平,梁引库,徐仲阳. 2010

[6]甘薯黑斑病菌的分离与适合其基因组文库构建的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李忆,蔡辉儒,张敏,蒲志刚,阎文昭. 2009

[7]党参多糖的提取与结构组成研究进展. 徐美蓉,王青,寇向龙,李晓蓉. 2018

[8]茶叶中γ-氨基丁酸提取、分离及薄层扫描测定的研究. 黄亚辉,黄怀生,粟本文,袁英芳. 2008

[9]鱼露中章鱼胺的分离提取研究. 曲映红,刘志东,陈舜胜. 2013

[10]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杨雨,郑斯文,金银萍,姚春林,王英平. 2014

[11]EGCG3"Me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 罗正飞,金孝芳,龚正礼,梁名志,汪毅. 2011

[12]鲜、干金针菇根可溶性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 魏书信,刘丽娜,朱广成,刘妞妞. 2013

[13]大豆11S球蛋白提取分离方法研究. 陈学玲,罗金国,何建军,潘思轶. 2007

[14]茶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崔宏春,余继忠,黄海涛,周铁锋,郑旭霞,师大亮,郭敏明,江和源,江用文. 2011

[15]桑资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黄勇,张林,刘利,赵卫国,潘一乐. 2006

[16]宁夏枸杞酚类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马茜,张渌淘,禄璐,金波,刘菲,李应萍,车章斌,米佳,闫亚美. 2024

[17]稻米挥发性成分分离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敬科,赵巍,郝兴旺,刘莹莹,张玉宗. 2010

[18]花色苷类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 米佳,闫亚美,曹有龙,李晓莺,李越鲲,秦垦,戴国礼,张曦燕,罗青. 2016

[19]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周冰,单杨. 2004

[20]大白口蘑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孙程亮,李正辉,冯涛,王元忠,刘吉开,王刚.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