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赤霉酸对小麦Rht12矮秆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书文
作者: 王书文;张仙义;王艳平;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矮秆基因;赤霉酸;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03 年 06 期
页码: 12-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赤霉酸处理对小麦Rht12矮秆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源赤霉酸对主茎和分蘖的作用是相同的。拔节期赤霉酸处理促进第 1至第 4节间伸长 ,第 5节间缩短 ,穗粒数减少 ,千粒重和穗粒重增加 ,熟相改善 ,处理浓度越高 ,与对照的差异越大。开花期赤霉酸处理对穗粒数和后期熟相没有作用 ,使千粒重略减。拔节期高浓度的赤霉酸处理对千粒重和熟相的改善作用为间接效应。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外源赤霉酸对小麦砌Rht12矮秆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书文,张仙义,王艳平,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 2003
[2]小麦矮秆基因Rht↓(10)对赤霉酸反应的研究. 林志珊,辛志勇. 1994
[3]黄淮南片麦区新育成品种(系)中3个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曹廷杰,张玉娥,胡卫国,杨剑,赵虹,王西成,周艳杰,赵群友,李会群. 2019
[4]滴灌模式下矮秆基因对小麦部分农艺性状的效应. 刘联正,周安定,曹俊梅,曾潮武,梁晓东,张新忠,芦静. 2017
[5]矮秆基因对小麦不同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山荭,孟凡华,杨丽,刘秉华. 2001
[6]小麦矮秆种质SN224的鉴定及农艺性状QTL分析. 王鑫,马莹雪,杨阳,王丹峰,殷慧娟,王洪刚. 2016
[7]矮秆基因对小麦部分农艺性状的效应. 唐娜,逯芳芳,何蓓如,胡银岗. 2010
[8]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 周阳,何中虎,陈新民,王德森,张勇,张改生. 2007
[9]大豆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机理研究及相关基因定位. 李文杨,邱丽娟. 2008
[10]不同Rht基因在冬小麦育种中的利弊分析. 李杏普,毛沛,段喜顺,庞春明,AJ.Worland. 1999
[11]不同矮秆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杏普,蒋春志,刘洪岭. 1998
[12]小麦矮秆种质山农11069-5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杨秋平,杨阳,王鑫,马莹雪,张明,王洪刚. 2015
[13]小麦几个"矮源"品种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朱国华,林志珊,辛志勇,庄巧生. 1992
[14]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康苏花,兰素缺,李杏普,柏峰. 2010
[15]矮秆种质的赤霉酸反应和株高遗传模型的分析. 郑永胜,吴昆仑,迟德钊,马晓岗. 2008
[16]小麦矮秆新基因的SSR标记. 石涛,王洪刚,何方,邓世民,高居荣. 2008
[17]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42-9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张明,吴瑕,张一铎,张超,牛祖彪,崔淑佳,杨秋平,王洪刚. 2014
[18]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495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宗浩,崔法,鲍印广,赵春华,王玉海,杜斌,王庆专,王洪刚. 2009
[19]云南小麦品种(系)株高和粒重相关功能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王志伟,王志龙,乔祥梅,杨金华,程加省,程耿,于亚雄. 2020
[20]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和利用简述. 吴昆仑.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3个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指标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范祥云;何漪;余桂红;姚金保;张鹏
关键词:小麦;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株高QTL分析
作者:周淼平;宋桂成;张鹏;杨学明;张平平;何漪
关键词:小麦;株高;重组自交系;QTL
-
扬麦158/西风重组自交系群体千粒重QTL的初步定位
作者:周淼平;张鹏;杨学明;张平平;宋桂成;何漪
关键词:小麦;千粒重;重组自交系;数量性状基因座
-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36的选育研究
作者:姚金保;杨学明;张鹏;余桂红;何漪;王化敦;范祥云
关键词:弱筋小麦;产量;栽培技术;宁麦36
-
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36’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作者:姚金保;杨学明;张鹏;范祥云;余桂红;何漪;王化敦
关键词:弱筋小麦;‘宁麦36’;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品质性状
-
半冬性高产优质小麦宁洪麦452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作者:张平平;徐修奎;姚金保;张云涛;宋桂成;周淼平
关键词:小麦;宁洪麦452;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我国大麦新品种权保护现状与分析
作者:刘晓宏;王艳平;汪鸿星;李华勇;于堃;王显生
关键词:大麦;新品种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