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诱变小麦新品种郑麦3596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攀

作者: 杨攀;雷振生;吴政卿;王美芳;杨会民;周正富;何盛莲;刘加平;徐福新;李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航天诱变育种;小麦;郑麦3596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4 年 05 期

页码: 163-16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郑麦3596是采用航天诱变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2003年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育种材料郑麦366,经太空突变后连续6年系谱法选择育成的优质强筋矮秆抗倒小麦新品种。2009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稳产性好,综合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麦标准。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利用木糖生产L-乳酸高产菌太空诱变育种. 侯艳梅,江均平,蒋立文. 2008

[2]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探析. 徐得泽,吴建平,陈宏伟. 2009

[3]航天诱变处理对高粱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 杨伟,刘勇,王良群,白鸿燕,武擘,郝艳芳,张微. 2015

[4]我国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萨如拉,胡晓林. 2009

[5]航天诱变创制矮秆多蘖高丹草新材料. 左艳春,严旭,寇晶,周晓康. 2016

[6]农业航天诱变育种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王旭辉,赵晓梅,叶凯,陈维维,梅宇,王卉. 2013

[7]水稻不育系Ⅱ-32A航天诱变育种初报. 余传元,王晓玲,雷建国,肖宇龙,李马忠. 2010

[8]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 2007

[9]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生化研究及其机制的探讨. 王雅平,吴兆苏,刘伊强. 1994

[10]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1]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何方. 2010

[12]小麦Q型、AL型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力的比较研究. 田笑明,吴玉珍,穆培源,韩新年,张吉贞. 1998

[13]超高产小麦品种太原768的选育推广. 何卫家. 1996

[14]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15]蚜粉克星防治小麦穗蚜兼治白粉病的试验.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朱海波. 2000

[16]河南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若干思考. 杨红旗,路风银,焦宏廷,李莉. 2009

[17]小麦TaPDK基因的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及纯化. 杨书玲,张龙雨,张改生,桑青,刘红占,朱启迪,张新钵,赵新亮. 2013

[18]春小麦农麦2号品质及其加工特性分析. 王美丽,王小兵,魏建功,李元清,崔国惠,吴晓华,于美玲,马文星. 2008

[19]GQT120型小麦割前脱粒滚筒装置的试验研究. 程科,郭超,付君,许斌. 2011

[20]小麦-簇毛麦新种质山农05078的鉴定(简报). 刘海燕,何方,王金平,西廷业,王洪刚,李兴锋.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