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瘿蚊多抗性材料的聚合与创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锐

作者: 秦学毅;唐建淮;朱汝财;潘英华;刘百龙;韦素美;黄凤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瘿蚊;聚合杂交;水稻育种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8 年 24 卷 11 期

页码: 81-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稻瘿蚊是广西及南方各省中、晚稻的灾害性害虫,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目前的抗性品种较少,为了能更好的发掘和利用优异抗源来培育抗虫品种。利用广西高抗稻瘿蚊地方品种GX-M001(江潮)与已知抗性基因的抗蚊青占(含GM6基因型)、斯里兰卡的OB677(含GM3基因型)、HT1350和高产优质品种桂软占杂交。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将抗性多基因整合,抗抗聚合明显的提高了整体抗性水平,而且抗性级别也有所提高,许多组合品系其抗性级别达到了免疫级(0级),特别是GX-M001(高抗)与OB677(中抗)和HT1350(感)杂交也能获得两个免疫级株系,这也许是基因累加效应的作用。通过采用聚合杂交成功地将多抗性基因聚合在一起,培育出多抗性的创新材料,在条件差的地方采用抗抗聚合是选育高抗品种的有效途径。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采用聚合杂交创新稻瘿蚊抗性育种材料. 韦素美,朱汝财,唐健淮,李维科,黎坤爱. 2006

[2]采用三种问聚合杂交法育成多种类型长光照不敏感型燕麦新种质资源. 杨才,周海涛,李天亮,张新军,杨晓虹,刘文婷,白静. 2014

[3]优质春小麦新品种晋春16号的选育实践和体会. 郭庆瑞,郭凤琴. 2011

[4]采用三种间聚合杂交法育成多种类型长光照不敏感型燕麦新种质资源. 杨才,周海涛,李天亮,张新军,杨晓虹,刘文婷,白静. 2014

[5]优质高产小麦-小麦44. . 2005

[6]水稻抗稻瘿蚊基因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冯锐,秦学毅,张慧英,唐建淮. 2010

[7]广西晚稻稻瘿蚊主害代发生程度预测预报风险系数测定. . 2001

[8]水稻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稻瘿蚊关系研究初报. 黄凤宽,吴碧球,黄所生. 2010

[9]抗稻瘿蚊水稻品种的恢复力测定及其F_1代抗性鉴定. 黄凤宽,韦素美,黄所生. 2006

[10]代谢组学揭示水稻-稻瘿蚊互作的潜在生化标识物. 陈灿,张宗琼,夏秀忠,杨行海,农保选,张晓丽,徐志健,李丹婷,郭辉,冯锐. 2021

[11]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 韦素美,黄所生. 2007

[12]广西稻瘿蚊生物型监测及广谱抗源发掘. 吴碧球,黄所生,李成,凌炎,黄芊,龙丽萍,黄凤宽. 2020

[13]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材料对稻褐飞虱和稻瘿蚊的抗性鉴定. 黄凤宽,罗善昱,李青,黄所生. 2004

[14]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 郭辉,陈灿,张宗琼,夏秀忠,杨行海,张晓丽,徐志健,李丹婷,农保选,冯锐. 2021

[15]华南抗稻瘿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英文). 黄炳超,张扬,谢振文,张桂权,肖汉祥,李宏,黄朝锋,刘名镇,周少川,Katiyar S.K.,Bennett J.. 2007

[16]稻瘿蚊的饲养研究(英文). 何龙飞,徐晶,覃芳,黄敏,韦素美. 2011

[17]应用AFLP分析广东稻瘿蚊不同生物型DNA指纹. 张扬,黄炳超,谢振文,肖汉祥,John Bennett. 2005

[18]抗稻瘿蚊新基因Gm6在分子标记抗性育种中的应用. 黄炳超,肖汉祥,吕利华,张扬,李宏,谢振文,周少川,S.K.Katiyar,Susan V.Constantino,J.Bennett. 2004

[19]水稻品种RP1976-18-6-4-2对褐飞虱和稻瘿蚊的抗性评价及其遗传分析. 韦素美,梁广文,黄所生,蒋显斌,罗善昱,李青. 2006

[20]广西高抗稻瘿蚊资源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冯锐,唐建淮,郭辉,陆岗,韦素美,黄凤宽,李创珍.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