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双价基因的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的遗传转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新发

作者: 王新发;王汉中;刘贵华;胡赞民;郑元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根癌农杆菌介导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006-1304

年卷期: 2004 年 12 卷 02 期

页码: 138-14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双低(低芥酶和低硫甙)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游离小孢子为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介导,将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导入杂交油菜新品种油杂4号亲本恢复系和保持系中,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小孢子数与根癌农杆菌数接近时,100~200 mg/L羧苄青霉素能有效地抑制菌的生长,而不影响小孢子胚胎形成。用预培养2 d的小孢子与根癌农杆菌共培养10 h后离心,重新悬浮小孢子于含上述浓度的羧苄青霉素的NLN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了16株抗卡那霉素的恢复系的单倍体植株。经PCR及PCR-Southern blot检测,有10株呈阳性,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导入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转基因油菜及其对菌核病抗性的研究. 王新发,王汉中,刘贵华,胡赞民,郑元本. 2003

[2]高含油量油菜品系T057-7选育方法研究. 朱家成,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赵磊,王军亮,刘改. 2009

[3]春性甘蓝型油菜几个细胞质雄性不育DH恢复系配合力分析. 星晓蓉,杜德志. 2009

[4]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中基因型及处理条件对成苗的影响. 皮明雪,郭少敏,张涛,杨雯竹,张敏琴,吴江发,杜才富. 2020

[5]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王汉中,王新发,刘贵华,郑元本,杨庆. 2004

[6]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优化. 谭少敏,胡靖锋,杨红丽,徐学忠,鄢波,陈倩,施敏,和江明. 2015

[7]基于小孢子培养创制DW871矮秆彩色油菜新种质. 杨元雨,张瑞茂,黄莎,李杨,高志宏,王芳,王转转,王敏,赵德刚,宋莉,李超. 2024

[8]春性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探. 李秀萍,杜德志. 1997

[9]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朱家成,文雁成,张书芬,田保明,王建平. 2001

[10]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离体培养条件改良. 吴士红,戚存扣. 2010

[11]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6号的选育. 李秀萍,杜德志. 2009

[12]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及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的构建. 梅德圣,王汉中,李云昌,胡琼,李英德,徐育松. 2007

[13]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 陈正华,姚渝光,张丽华,关月兰,陈军,刘澄清. 1995

[14]长江下游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培养体系. 龙卫华,浦惠明,戚存扣,陈松,陈新军,高建芹. 2007

[15]用EMS诱变和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甘蓝型油菜高油酸种质材料的研究. 和江明,王敬乔,陈薇,李根泽,董云松,寸守铣. 2003

[16]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粱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林凤,石太渊,赵淑华,王小光,苗则彦. 2004

[17]甘蔗根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研究. 张树珍,罗敬萍,李杨瑞. 2002

[18]根癌农杆菌介导伪狂犬病毒gD基因转化玉米的研究. 胡建广,祁喜涛,杨承槐,娄高明. 2007

[19]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李瑞美,郑回勇,陈永快,吴水金,鞠玉栋,吴松海. 2006

[20]根癌农杆菌介导抗菌肽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 李春风,张兴政,张洁莉,韩阳,宋书宏.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